12月5日,秦月拿了厚厚的一叠书稿,来见秦笛:“哥,这是我写的书,你帮我看看,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
秦笛拿起书稿,看见封面上写着《黎明》两个字。
打开细看,是一本小说,描写一帮沈阳的大学生,被日本人捉住拷打,大部分被杀,其中一对青年男女逃出来,男的加入了抗日联军,不幸遇难……女的辗转逃到了关内,然后投身于抗日话剧,又被人特务威胁,不得不从北平南迁,经过济南的时候,险些被日本兵污辱……
文笔写得不错,情景栩栩如生。
秦笛问:“阿月,你怎么知道这些东西?是不是找人了解过?”
秦月道道:“王舒帮我找了一些人,我跟东北逃出来的年轻人交谈过,了解他们的深切感受。”
秦笛道:“关于抗联的部分,写得有缺陷,白山黑水,缺粮少药,比你写的艰苦多了……这部分我帮你修一修……”
“哥,你怎么知道抗联的事?”
“我……”
秦笛心想:“我前世电影上看多了!”
这时候,他忽然想起了***,这位可歌可泣的将军,竟然惨死在多位叛徒的手中!
他忍不住捏紧了拳头,暗想:“此时还早,再过几年,我去东北一趟!试试能不能见到杨将军,虽然我未必能救他,却可以杀了那几个叛徒。”
秦笛花了两天的时间,将《黎明》修改了一番,加了新鲜的内容,特别是深层次的中日矛盾,以及日本人吞并中国的野心,剔除了多处违禁的地方,如此一来更容易出版。
民国时期,政府每年都要收缴大量**。如果是一般的作者,换个笔名还可以保护自己,但是秦月显然没有匿名的想法。
不久之后,这部小说《黎明》出版了,在文学界受到广泛好评,被王舒改编成话剧,在多个剧场演出,号召人民起来抗日。后来还被改编成电影,影响颇为深远。秦月成了左倾文学家。
随后又过了一周的时间,秦笛忽然得到一个好消息。
已经并入“慈安高等医药专科学校”的“医药研究所”,在朱婉和秦菱的持续关注下,经过科研人员连续多年的努力,终于又有了突破,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生素。
秦笛赶紧过去查看实验记录,最后将其命名为“土霉素”。
他还发现,在这场重大研究中,有一个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此人名叫“张为申”,193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旋即应聘到医药研究所,三年时间,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终于获得了重大突破。
“张为申,张为申……这名字怎么有些熟悉呢?”
秦笛在心中默念了几句,最后猛然惊醒过来:“没想到,我家研究所里,还有这么个牛人!他可是建国后抗生素事业的奠基人啊!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没说错。”
他和母亲朱婉以及姐姐秦菱商量了一番,决定给此人部分署名权,但是专利依然归秦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