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枢听了罗峰毅夫妻的描述以后说这都很正常,既然你们按照我说的方法供奉,就一定不会出问题。
这段期间,赵桓枢也查了一些关于养小鬼的资料,一般的小鬼都是用夭折的婴儿制成,据说是有真本事的法师,可以把婴孩充满怨气的阴灵初步禁锢在它的尸体里,然后经过专门的烘烤制成干尸,画上经咒,再继续用专门的经咒或者法门加持数天乃至数月,等婴灵完全被禁锢以后,小鬼就算制作完成。
比起这些法师,赵桓枢因为本身手下就有阴灵,还能和阴鬼沟通,制作起小鬼来就想对简单的多,只需要派手底下的阴鬼把婴灵抓住,强行用阴气封进他的尸体里,然后赵桓枢再释放出两成业力分身的鬼力震慑住婴灵,让它为主人服务,最后再让手底下的阴鬼,用阴气侵蚀小鬼尚有很多水分的身体,将其化作干尸方便保存就行。
但这种行为赵桓枢是第一次尝试,制作出来的小鬼该怎么供奉还是得按照规矩来,人鬼毕竟殊途,谁知道婴灵会不会忽然生气,之前赵桓枢就很清楚,这世界上怨气最大的阴鬼,就是这些死于腹中的死胎,或者是夭折的婴儿,必须一再小心对待。
过了一段时间,期间罗峰毅夫妻给赵桓枢打来电话的次数也渐渐少了,大概是供奉顺利,他们的孩子保佑两个人升官发财了罢;对于供奉小鬼,赵桓枢又从手下的阴鬼口中得知了另一件事情,那便是凡是供养小鬼的人,其实是一种双方获利的交易关系。
在养小鬼的过程***养者通过使用血液以及贡品,从小鬼那儿获得庇护,不仅能消灾解难,还可以好运连连,当然了,这种好运气是在透支自己下半生的福报。
另外对于小鬼一方来说,它的阴灵在供奉之下可以慢慢洗刷怨气,积攒阴德,以便能顺利投胎,已经来世获得一个好的家庭。
但还是那句老话,鬼不是人,小鬼就算知道供奉着可以为他带来诸多好处,但一旦供奉出错,该生气该害人依旧不会手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尚且脾气琢磨不定,尚且不像成年人那样懂得隐忍,更何况是鬼。
下一次赵桓枢接到罗峰毅电话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这段期间赵桓枢又制作了一次小鬼,而且再次发现了红色雾气的线索,不过还是先把罗峰毅夫妻的事情说完。
这天赵桓枢刚和新的委托人打完电话,立刻就收到了罗峰毅的信息:“赵大师在的话速回,你电话占线。”
赵桓枢打电话过去问怎么回事,罗峰毅说最近妻子怪怪的,赵桓枢问怎么个怪法,罗峰毅告诉赵桓枢说,自从养了小鬼以后,这几个月倒是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夫妻两人无论工作还是事业各方各面都蒸蒸日上。
但罗峰毅总会感觉到,家里有另一个人,大概就是譬如沐浴的时候忘记拿浴衣,结果开浴室门发现浴衣却放在门口,妻子说她没动过;或者是吃饭的时候,那副空出来的碗筷,偶尔会发出极其轻微的碰撞声。
再有就是罗峰毅晚上睡觉起夜的时候,会看到客厅漆黑的角落里站着一个小孩,但是开灯以后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赵桓枢说你的情况很正常,因为家里确实有一个阴灵。
罗峰毅说以前自己和妻子都是实打实的无神论者,现在家里出现了这种情况,好不容易才接受和适应下来,而且养小鬼的事情一直瞒着双方父母,因为他们两边都是大学教授和教育界的领导,要是知道了非大发雷霆不可。
赵桓枢说你做的没错啊,这种事情只能你们夫妻知道,就算亲生父母也不能说,到时候万一出什么乱子,呃……难道你们谁说漏嘴,被父母知道了?
罗峰毅讲倒是没那么严重,不过也没那么简单,大概是孩子本来就在妻子肚子里呆了十个月,和她的联系更加紧密一些的原因,小鬼对于妻子的影响比自己重很多。
根据罗峰毅的说法,他的妻子庞女士有一次吃饭的时候,给那副空的碗里夹了一块排骨,正当罗峰毅心里想妻子这也太逼真的时候,庞女士对罗峰毅说:“孩子告诉我他想要吃肉,你呀,就顾着自己吃。”
罗峰毅心想自己也见过婴灵的影子,妻子受了影响也正常起初就没太过在意;直到第二天罗峰毅回家,发现妻子已经在家里了,她坐在沙发上,两只手臂仿佛在抱着什么似的,一边摇晃一边说:“乖,乖,快睡觉……”
罗峰毅问妻子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今天你们那边不是有个会议么?庞女士说开会的时候孩子一直在身边哭,大概是饿了,自己就称不舒服提前离席。
罗峰毅本来想说妻子几句,可是想到这是小鬼的要求,要是不同意万一出什么事谁也不知道,于是就忍了下去;但是接下来的事情越发不对劲,开车和妻子去上班的时候,妻子会说你别走那么颠簸的地方,孩子都被你弄醒了!
要么就是,有一次去到银行门口,一个职员和庞女士擦肩而过,庞女士开始冲那个人咆哮,指着空气说你撞到我的孩子了!然后对别人又抓又扯,引来了很多人围观,要不是顾及庞女士的身份,那个小职员差点没和她打起来;最后还是罗峰毅悄悄给庞女士耳语说别人看不到,然后向大家解释说最近妻子精神压力大,道了歉才算勉强了事。
结果前段时间庞女士的父母,还有罗峰毅的父母来家里,当罗峰毅的老父亲坐到那个放了空碗的位置,以为是给他准备的之后,庞女士的脸色就一直不好看,罗父问庞女士是不是不舒服的时候,哪知庞女士来了一句:“这个位置不是给你准备的。”
罗父当场有些不高兴,误会的看着一旁庞女士的父母说道:“还是亲家女儿孝顺,这是你们的位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