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伯连忙行礼:“老师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可惜屋里太狭小,到处堆满了书,想要跪倒都有些困难。
郑玄伸手拉住了他:“免了!在这穷山恶水的地方,不必那么多礼。”
山伯道:“危厄困境,礼不可废。”说着硬是跪下叩了三个头。
“好,好,好!从今日起,你就是我的关门弟子了。这里的书你可以随便翻阅,有不懂的地方,也尽管问!”
山伯笑道:“那我就开始问了。请问老师,您为何那么执着,到阴间还著书不辍?是什么理由支撑您写下去的?”
灯光的映照下,郑玄的面色微微泛红,说道:““我是人世传扬的经学大师,弘扬儒学任重而道远,眼见诸经散乱,我不整理谁去整理?”
山伯生怕惹得初认的老师不高兴,忙将话题一转,说道:“弟子学儒多年,有时候却觉得很迷惑。老师,儒家究竟是怎么来的?”
郑玄似乎很喜欢回答问题,笑道:“若问儒家的来历,说起来话就长了。”
“长夜漫漫,请老师细细讲来。”
“那我就从头讲起。首先,你知道‘儒’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弟子想不明白。”
“‘儒’字,初文为‘需’。‘需’字的原型上为雨,下为人形,其形义反映的是祭祀求雨的仪式。‘需(儒)’的本义是指能够呼风唤雨的祭祀者,最初的时候可能是女性,后来则换成了男子。《易•;需》言:‘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九三,需于泥,致寇至。’‘九四,需于血,出自穴。’‘九五,需于酒食,贞吉。’其中的‘需’,仍是‘求雨’的本义。”
山伯听得惊讶:“这么说,古时的儒是跟巫、史、祝、卜类似的人了?”
郑玄点头:“就是那些有超强能力的术士,不是普通人。只是到了后来,才泛指学者。”
山伯想了想,问道:“老师,您说的乃是‘古儒’了。照您这么说,早期的儒生是能够呼风唤雨的,可是为何自从孔夫子降世之后,却变得空余满腹经纶,手无缚鸡之力?”
“这个嘛……早在夫子降世千年之前,儒家求雨就不那么灵验了。心法已经失传,纵然以夫子绝顶的聪明,也只能择其一端,编纂六艺,将儒家‘治世’的学问发扬广大,却无法练成通天彻底,移山填海的神功。”
山伯紧抓住这个问题不放:“老师,您说的古儒真的存在?他们的能力真有那么强?抑或仅限于传说?您看现在,佛道两家都能够飞天遁地,而我们儒家却处处受制于人,要是能将丢失的心法找回来,那该有多好?”
郑玄露出神往的面色,猛的一敲桌子:“你说到点子上了,我为何要编撰诸经?这就是个重要的缘由,只不过我从来不在人前提起而已!在阳世,我已经尽量搜集相关的资料,可惜因为生得晚,有价值的东西大都已经泯灭了;自从进入冥界之后,我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许多,接触的人也多了起来。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我曾经找遍滞留冥界的儒生,一个一个跟他们交谈。”
“您老都找到了哪些人?”
“能找的都找了!可惜太早的人都已经转世投胎,我找到的大都是千年之内的人。特别是有那么一伙人,对我的影响很大,你知道那都是什么人?”
“您说一伙人,是否出自一个流派?”
“不是,那些人中内含多个流派,却能聚在一起,数百年不肯离散,你说是否有些奇怪?”
“是啊!都是些什么人?”
“我一说你就知道了。”郑玄露出得意的微笑,“你再猜猜,啥时候能有几百个文人同时死去?”
山伯挠了挠头:“您说的是非自然死亡?”
“废话,哪有可能几百个人一起老死?算了,我还是自己说吧。五百年前,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次坑杀了四百六十名造诣极深的博士。那些人死后纠集在一起,建了个村庄,名字叫‘博雅村’。”
山伯眼前一亮:“竟有这种事?”
“是啊,想当年我曾在博雅村住了几个月,有幸跟很多人聊过。你看到的这些书,有不少就是根据那些人的说辞整理出来的。
山伯兴致盎然:“那村庄是否至今尚在?”
“在是在的,不过剩下的人已经很少了。我当年去时全村只有三十多人。如今又过了百来年,也不知能剩下几个。”
山伯笑问道:“既然无缘得见,那只能靠拜读您老的著作,了解前代的大儒了。拜读之前,我还想问一句:您老整理了这么多书,究竟有没有找到失传的心法?”
郑玄摇摇头:“哪里会那么容易?我又没找到远古时代的‘巫儒’,只能从几百年前的人口中寻找蛛丝马迹。儒学之论人言人殊,要想辩明真伪,要花很多的时间验证。不过我相信,那心法真的存在过,而且能从古籍中找出些微的线索,你只要耐心去读,就一定会有所发现。”
山伯苦笑道:“闹了半天,师父您没找到啊?这些书是您著的,连您都不是十分明白,弟子纵费尽心机,也未必能整清楚。”
郑玄有些着恼:“你说得也不错!有些内容我只是原话记录,脑子里并没有想清楚。不过,这不能掩盖书的价值!也不代表我虚度光阴!你来看……”说着将手一伸,停在灯火上方。
山伯吃了一惊:“老师,弟子错了,你可别自残啊!”
“自残?你看清楚,这火能烧到我的手吗?”
山伯仔细看去,却发现那火苗距离郑玄的手掌还有半寸,忽然拐弯,平平的绕了过去,仿佛有种无形的压力,逼得火焰不得不那么走。
“哇,老师您练成了儒家的罡气?您可是千年之内第一人呢!好生令人佩服!”
郑玄收回手掌,神情有些呆滞,微微叹了口气,道:“我只是初窥门径,离大乘还早着呢!要不然,我还待在这阴暗的地方?我之所以不肯转世,就是为了保存这辛苦领悟的经验,还有这些典籍,这都是无价之宝啊。我曾经下过决心,宁肯在地底修炼千年万年,也不能丢失这些东西!不过,现在看来这条路很难走,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