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城的家中,已是傍晚时分。
秋水还没有休息,正在书房里整理,见到山伯,连忙上前行礼。
山伯微笑道:“姐姐莫要那么辛苦。我昨日刚刚收拾过了。”
秋水笑靥一展,轻声道:“闲着也是闲着,要不然太无聊了。”
山伯望着摆满书册的书架,笑道:“姐姐若觉郁闷,尽可以将这些书拿去,读着解闷儿。”
秋水笑了笑:“你白天不在家,我已经趁空读过了一些。只是学问浅,不太明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姐姐冰雪聪明,多读几遍就清楚了。”
秋水赧然一笑,从桌上拿起一片折纸,伸手递过来:“主人,今天有人送信给您。”
“给我的信?”
山伯感到有些奇怪,自打到冥界来,结交的朋友不多,有谁会给自己寄信呢?
“是啊!署名叫……郑康成!”
“啊?恩师?”山伯心中一慌,暗道:“好几天没去见老师了,不知他发生了什么事?”
急匆匆接过折纸,展开看时,却见纸上写着一行字:“事急,速来!”
山伯心中惶恐,生怕恩师出事,当下顾不得叫公孙起驾车,一个人快步出门,来到无人处,披上蝶衣飞了起来。
很快来到郑玄隐居的小屋,隔着老远,就见郑玄孤伶伶坐在门槛上,头垂得低低的,好似遇到了什么伤心事,或者受到重大打击一般。
山伯一个俯冲下去,来到近前行礼:“老师,弟子出门在外,刚刚得到消息,来得太迟了,让您久等,对不起。”
郑玄缓缓抬头,露出一副落寞无奈的面孔。淡淡的道:“你来了?来了就好啊!”
山伯担心的问:“恩师,您还好吗?没什么事吧?”
郑玄皱紧了眉头,将手一招:“进屋说话。”
山伯跟在郑玄身后进了屋,只看第一眼,就发现屋内空旷了许多,原来堆积如山的书籍都不见了!禁不住吃了一惊:“老师,您那毕生的心血,都到哪里去了?”说话之间,回身将门关上。
山伯并无言语。伸手拨亮了灯蕊,又翘起一根食指,往上指了指。
山伯抬头向上看,只见房梁上空空的,并没有悬挂的书册,忍不住道:“您把书放屋顶了?难道不怕风吹雨淋?那么重的书,会把房顶压坏地!”
郑玄神色不展。淡淡的道:“那上面没有恶风,也没有邪雨。”
山伯呆了一呆:“哪上面?老师。您……说的究竟是哪里啊?”
郑玄从怀中摸出一块四四方方的玉符,递在山伯手里。轻声叹了口气:“看看这个,你就明白了。”
山伯定睛观瞧,只见翠绿色的玉符上以金丝镶嵌着几个大字:“文昌宫执事郑康成!”
当下有些讶异:“老师,您要去做官了吗?从今而后。不再修书了?”
郑玄点点头,面上神色有喜有悲,不紧不慢的道:“调令已下,不容我不去。”
“文昌宫在哪儿?冥界七十二司。我好像没听说这个。”
郑玄抬起头:“文昌宫在天上,乃是文昌帝君的宫殿。也不知是谁多嘴,将我修书的事上达天庭,给文昌帝君知道了,非要让我上天,做什么劳什子执事!”
山伯又惊又喜:“老师,您一步登天!这是好事啊!看您愁眉不展的,可把我吓死了!”
郑玄道:“我不想去,可是来了一伙人,七手八脚,将我地书尽数搬走,逼着我不得不去。”
山伯眉开眼笑:“这下子,您可以上天修书了!天上风景秀美,心情也好,写出书来自然文采飞扬,何乐而不为呢?”
郑玄摇头:“上天就修不成书了!”
“为何?”
“要想著书,就要耐得了寂寞!你看我在冥界苦修,两百年来,一人独居,房屋破败,黑灯瞎火,虽然如此,却能写出上千本典籍。若是去了天界,心宽体胖,还能写出什么呢?”
山伯苦笑道:“老师,您一个人在这里受苦,多年如一日,所有弟子都走了,书也写得差不多了,这样苦闷的日子,也该有个尽头了!再说,您写的那些书,到了天上以后,更容易遍天下,那可是莫大的造化呢!”
郑玄用力摇头:“不对!天界以佛道为根基,哪里会有儒家的位置?那些书上去就下不来!不能传之于人世,在天界就成了废物!这才是我伤心难过的根源啊!”
听他这么说,山伯倒是有些发愁:“是啊!我们儒家本就是立足于人世的,到了天界就变得无声无息了。孔夫子那么大地能耐,上天也没动静了啊!”说着心中大急,“恩师,您不会没留下一本书吧?难道说都给人家搬走了?”
郑玄闭了嘴,伸手从墙上扯下一条书带草,又从发髻上取出一根银针,在束带草上勾画起来。
山伯静静的瞧着,心里暗道:“老师绝顶聪明,一定做好了安排!”
时候不大,郑玄勾画完毕,低声道:“张口!”
山伯张开了嘴,任凭郑玄将束带草放进去,然后囫囵吞下。
束带草一入腹中,脑子里顿时现出一行长长地字迹:“屋外种植束带草的苗圃东南角,地下三尺,有我精心整理地百本著作!从今而后,就全交给你了!你一定要答应我,将书带到人间去!”
山伯拼命点头,神情激动,无比坚定的道:“恩师,您放心!弟子完不成任务,绝不走出冥界!”
郑玄点点头:“好!明日一早,就会有人接我。天人两隔,从今而后,你我就很难见面了。”
山伯忙道:“弟子为您饯行!”
郑玄摆手:“早些回去,明早不要来!”
“这……”山伯一面替对方高兴,一面又有些难舍,“恩师,您多保重……”
郑玄默然无语,过了好半天才道:“本门学问,博大精深,绝不像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只要有一口气,就不会停止挖掘。你也要努力了,站得正,坐得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方为书生本色。”
山伯躬身道:“谢恩师教诲,学生明白了。只有多学多思,才能不断进步,虽于红尘乱世之中,不可失去书生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