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 第159章七窍开,混沌死(求订阅)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3-07 23:33:24

看着地图,赵政沉默了。

修建这样的大渠花费十年之久,却只能用一百多年,就要重新开凿,或是修建辅助渠道,可这样缝缝补补,最多坚持千年时间。

赵政笑了:“值得!”

必须要修建,修建之后不仅可增加灌溉面积,增加关中北部粮食产量。

在农业的角度上,这是值得的。

从另一个好处,可牵制秦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秦国花费大量的人力,修建郑国渠,这样军力上必然又所不足,出征六国的力度会下降很多……这样也可牵制吕不韦。

修建郑国渠,就是为了牵制吕不韦。

没有郑国渠,秦国能灭六国吗?

也可以灭六国。

按照吕不韦的战略部署,打仗节奏,最多十年就可灭掉韩魏赵三个国家,威震天下,建立赫赫威名,到了那個时刻,吕不韦携带灭国之功归来,威望之高将超越他这个秦王。

那时,一些儒生上前,要他禅让给吕不韦。

他禅让还是不禅让!

那时,吕不韦的门客直接来一个黄袍加身,那时该如何?

当某人代表一群人利益的时刻,很多时刻身不由己,自己已经无法决定某些事情了。

吕不韦可能忠心耿耿,可能只是想要当周公旦,可当一大群人逼着他当秦王的时刻,他能决绝吗?

还真的不能!

赵政相信,当初王莽谦逊有礼,对待君王和善,对待臣子和善等等,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他的本心就是这样。只是当着一群人逼着他要当皇帝,他也只能接受。

故而,要压制吕不韦的战略节奏。

至少,在他冠礼之前,吕不韦不能有灭国之功。

所谓的灭国之功,也只能是在秦王政的领导下,最后完成;而不是在仲父吕不韦的领导下,开始完成。

这个节奏不能乱!

本来赵政还在发愁,想着如何压制吕不韦,压制他攻击六国的节奏,可现在郑国入秦国,提出修建郑国渠的计划,一切变得合情合理了!

修建十年,时间长一点正好,十年后,他正好冠礼,执掌大权。

花费秦国人力物力财力巨大,最好不过了,

这样秦国无力东出,灭国之功也不会落在吕不韦身上,可压制其威望。

郑国的出现,尤其是郑国渠的修建,可谓是神助攻。

完美的帮助他,压制了吕不韦。

赵政又可安心的发育,安心的当秦王。

而且,修建郑国渠利国利民,这与吕不韦的政策恰好符合。

吕不韦找不到拒绝的借口,甚至乐意为之。

想着吕不韦,直接将郑国推荐给他,用来修建水渠,增加秦国粮食产量,这是吕不韦第一件想到的事情;可他看着到国渠,想到的,不是郑国渠能给大秦带来多少好处,可灌溉多少亩耕地,而是郑国渠可拖延秦国东出,可压制吕不韦的强势。

赵政就是有心惭愧。

他的心是黑的。

……

“恭喜君子,爵位为公乘,大王赏赐五万钱,黄金五十两,布匹三百……”

次日,秦王的赏赐来了。

郑国听着赏赐,神情在变化,微微有些激动。

在秦国,打仗可获得爵位,还有告奸,政绩等也可获得爵位。

秦**功制度当中,公士、上造、簪袅、不更,这是属于士爵位;

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这是属于大夫爵位。

公乘,为第八级,可谓是位高权重。

当年的时刻,王陵代替白起出征邯郸城,爵位也仅仅是第九级,五大夫;王龁率领大军,与廉颇在长平对峙,爵位也仅仅是第十级,左庶长。

而他只是刚刚入秦,没有立下一丝功劳,只是向秦王说了修建河渠,就是成为第八级公乘,这样的赏赐有些沉重。

想着韩王对他的嘱托,又是心思平静下来。

“只是秦王不好糊弄!”

郑国思索着,神情在闪动。

作为间谍,尤其是河工上的间谍,他明白很多事情可以做,很多事情不可以做。

河渠贯通的时刻,必然会引水而下,不会出现河流通了,却是无法引用而来。

具体的工程建设上,问题不大。

可在具体的营造上,却是多有猫腻。

在河流的修建上,若是采取分段施工,各自修建一段距离,然后串联起来,速度会快很多。只需要五年时间,就可以完成河渠的挖掘。只是他故意不提这一节,就是为了增加施工的时间。

不断拖时间,五年可以完成,可就是要拖到十年后。

在某些地段上,故意扩大规模,加大土方的开采,加大山岭的开凿等等,为的就是增加工程的规模。

在修建这条河渠上,他秉承的原则是,不求最好,最适合,只求大规模,大数量,长时间,就是为拖垮秦国。

可事实上,也不会拖垮秦国。

因为修渠重要,农业生产更为重要。

秦国不可能让民众荒废耕地,一年时间花费在修建河渠上,而是在农忙之后,在清闲的季节进行水渠的修建。

每年做多有两个月的施工时间,再长一点,就会影响民众的农业生产。

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秦国的国力损耗不大,民众不会因为修建河渠会变得疲惫,弄得怨声载道,只是将原来打六国的精力,放在修建河渠上,六国的民众得到喘息,六国又可安稳几年了。

“韩王对我不错,我为韩国续命十年,也足够了。至于其他的事情,我还是多为自己谋取富贵吧!”

郑国思索着。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至于事情暴露后,秦王会不会杀他,他一点也不担心。

秦国水工奇缺,对于修建河渠的人才更是稀少至极。

如果小型的河渠还能把控住,即便出了问题,也能及时补救。可这样三百里长的沟渠,涉及的地形复杂,涉及的人力众多,根本不是一般人可以驾驭的。

李冰父子,能修建都江堰,算是水利上的人才。

可让他们修建关中这条沟渠,绝对抓瞎,找不到方法。

强行为之,绝对会出现问题

没有他这样的水工人才,秦国还真的无法继续修建郑国渠。

在修建河渠上,他是无可替代的。

这也注定了,他很是安全。

“吕不韦不懂水工,不懂沟渠挖掘,倒是糊弄。可这位秦王政,传闻是墨家门徒,现在看来果然道行不浅,很快看到这条河渠的不足之处……泥沙淤积!”郑国思索着:“泾水的泥沙进入沟渠当中,固然会有淤泥肥沃耕地,可淤积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二十年内看不出什么。可在三十年后,泥沙淤积问题会显现出来。五十年后,淤积问题会加大,影响水利灌溉。”

“可在百年后,必然因为沟渠淤积,要重新规划河道,重新进行挖掘,开凿新的饮水源;或是修建一些辅助渠道。”

“最多利用千年,缝缝补补也是无用,很多耕地会被荒废……环境遭遇破坏,关中再也不是天府之地,而是残破之地!”

作为水工,郑国很明显发现这条河渠的不足之处,发现了对关中百年后,千年后的影响。

只是想着想着,郑国就是平静下来。

三十年后,河渠暴露问题,那也是三十年后了。

他已经四十二岁,未必能活到三十年后了,想的那么远也是没有用。

就在这时,郑国忽然感觉有人在靠近,立刻上前道:“拜见丞相,若不是丞相举荐,我也未必能被大王重用!”

吕不韦说道:“这是你有才能。只要有才能,在我大秦皆是可得到重用。公乘只是起点,你要勉励。”

郑国说道:“卑下,知之!”

吕不韦问道:“刚才,我发现你在唉声叹息,你得到爵位,应该是高兴,可为何叹息?”

郑国说道:“曾听人言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丞相以为当如何解之?”

吕不韦沉默着。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南海的帝王名叫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混沌。倏和忽经常在混沌的住地相遇,混沌款待他们特别周到丰盛。倏和忽很感激,商量如何报答混沌。

他俩商量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吃饭和呼吸。唯独混沌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开。”

他们就每天凿一窍,凿到第七天,混沌就死了。

这是庄子的故事,都比较夸张离奇,却富有深刻的哲理。

混沌为什么会死?

因为没事瞎折腾,任意妄为而死。

吕不韦精通道家之学,自然理解这个故事的意思,开口道:“七窍,指的是眼、耳、鼻、舌,人类依靠七窍感知万物。可混沌七窍打开的那天,为什么却死了?因为人类需要七窍感知万物,可混沌不需要七窍感知万物。”

“强行给混沌开七窍,就好似让鱼儿长出腿,人类多长两个眼睛一般,看似为你好,实际上祸患无穷。很多时刻,君王给民众颁布法令,本质上为民众好,可实际当中民众却受法令之苦。”

郑国叹息道:“我进入秦国,为大秦修建河渠,有何尝不是为大秦这个混沌开七窍。混沌开七窍而亡,大秦也可能因这条河渠而亡。”

吕不韦说道:“河渠的工程量巨大,可我秦国控制着徭役规模,控制民众数量,还是问题不大的,不会拖垮秦国的!”

郑国叹息道:“我修建这条河渠,连接泾水与洛水,主要是可灌溉耕地,可增加关中北方的粮食亩产,这是其中的好处。可君上,可想到其中的一些弊端?”

吕不韦说道:“弊端是什么?”

郑国说道:“万物皆是要顺其自然,若是强行为混沌了开七窍,只会留下祸患。修建河渠的好处说了很多,现在说一下坏处。大王说的对,泾水的河流当中多泥沙,修建水渠后,泥沙会进入其中,时间长了会淤塞沟渠,最多三十年后就会出现问题,就要进行修补,这是第一弊。”

吕不韦说道:“第二弊端,是什么?”

郑国说道:“泾水当中多泥沙,直接将河水分流到水渠当中,会导致泾水当中河流水位在下降,导致泥沙在沉积,会让泾水变得更加浑浊,影响泾水。可能会破坏泾水附近的农业。这是第二弊。”

“第三弊,就是损害关中的整体环境。关中之地,以渭水为界,南方降水多,河流密集,多农耕为主;北方多干旱,降水少,河流水位低,多以放牧牛羊为主。此为自然之法。可如今却是修建河渠,强行将北方干旱之地,放牧之地变为农耕之地,会破坏关中环境。”

“最多不到二百年,关中会变得贫瘠,不再是天府之国,秦国只能迁都洛阳。”

“我为秦国开沟渠,好似为混沌凿开七窍,君子当谨慎思之。”

说着,躬身拜上。

很多事情,上位者听不听是一回事,可下属必须要说,这是君子的本质。

修建郑国渠有好处,好处是眼前的,可增加粮食产量,可让秦国国力强大。

可危害和不足,却是在未来的

第一个弊端,秦王政看到了。

第二个弊端,秦王政没有看到,可他还是说了。

最大的危害,这是第三个弊端。

短期会让秦国变得富裕,可长期而言,会破坏关中的生态平衡,在未来二百年,关中各种水旱灾害会增加。

吕不韦说道:“我当思之一二,你可呈交给大王……”

……

不久之后,赵政收到竹简。

竹简是郑国写的。

前面的篇章,写着修建郑国渠的好处,带来的益处。

可后面,却是写着郑国渠的危害,

赵政翻阅着这篇文章,神情叹息。

奏折当中,郑国说的修建郑国渠,会破坏关中的生态平衡,水旱灾害加重,二百年必然迁都洛阳。

郑国说对了。

西汉定都长安,可东汉却是定都洛阳。

难道,刘秀看不到关中的优势吗?

不是!

而是那个时代,关中已经生态失衡了,自然灾害严重,不适合定都。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