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 第25章百家争鸣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时间:2023-03-07 23:33:24

赵王丹大喜。

心中在估算着,打算让作坊赶制诸多的农具,并散发到各个郡县当中,督促当地的黔首扩大耕地面积。虽然耽误了春耕,可夏耕还没有耽误,还可以播种一些豆子,荞麦等热期短的农作物。

曾经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大量的男丁,导致耕地当中劳动力不足,这些年来很多的耕地,只能是无奈的荒芜,或是种植桑树。

只能让妇人多种植桑麻,多织布用来弥补家用。

只是桑麻,毕竟不能当栗米吃。

年计的时刻,看着竹简上的数字,赵王丹就是心忧不已。

失去粮食,就是失去一切。

有了鲁班残书当中的农具,可以开耕出更多的耕地,可产出更多的粮食,纵然无法让赵国回到巅峰时刻的粮食产量,可也能弥补一些,让赵国实现一定程度的回血,舒缓着一部分压力。

赵王丹开口下命令。

虞卿听着,稍后离去。

马车在前进,直接到城西的造府当中,诸多的工匠纷纷上前拜见。

下着命令,说着农具的样式。

工匠们倾听着,然后开始制作起来。

曲辕犁也好,龙骨水车也好,有技术难度吗?根本没有丝毫技术难度,也没有丝毫的技术壁垒,不需要高深的木匠水平,只需要学徒级别就可制造出来。即便是不会木匠活的农民只需学习半天时间,就会制造。

这也导致,技术保密难度几乎为零。

赵国需要制造上千个龙骨水车,上万个曲辕犁,散播到各地的村庄耕地当中,这会让农具外泄;秦国、魏国、韩国、齐国等皆是会学习,可能交通距离的限制,会让传播速度相对缓慢一些。

随着赵王的一声令下,大量的新样式的农具被制造出来,开始在赵国普及着。

同时,赵勇也收到一卷书卷,稍后通过侯谍,传到秦王稷手中。

秦王稷欢喜着,开始大量制造新的农具。

借助着这些农具,秦国的粮食产量在倍增,庞大的巨兽开始张开爪牙,要吞噬东方的六个国家。

山雨欲来,战争在酝酿着。

随时准备开打。

……

外界在风云变化,只是升斗小民,黔首庶民依旧在过着旧的生活。

杨柳依依,柳树开始从此处嫩条,柳絮开始飞扬着,散落向虚空当中。

随着春回大地,气温的上升,又是一场春雨滋润着大地,万物在复苏。在干枯杂草中,渐渐长出绿油油的野草,野菜等等。枯燥而单调的世界,变得色彩众多,多了一丝生机。

蓝色的天空,晴空万里,偶尔有几朵云彩闪过。

结束春耕之后,黔首庶民可暂时可安静休息几天。

趁着休息的间歇,一群妇人带着孩童,提着笸箩行走在荒野,沼泽、湖泊当中,在野草当中寻找着,采摘着一些野菜。

野菜可分为五样,即葵、藿、薤、葱、韭。葵菜属于当时的主要食用蔬菜,它的学名叫作冬苋菜,藿则是大豆苗的嫩芽部分,而薤正是用来腌渍的藠头,葱与韭则是后世熟知的大葱与韭菜。

还有不少的野菜,夹杂在田地当中。

很多野菜的味道并不好,却是能顶饱,可节省一部分栗米。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浮萍是一种水面漂浮植物,其表面为绿色,呈圆形、卵圆形结构,多生长于水田、沼泽及各处静态水域,浮萍在水中密集程度极高,甚至在水体富营养化后,会疯狂生长至完全覆盖水面。

在后世的社会,浮萍一般都会被制成良好的畜牧饲料。秦代百姓常以浮萍为食,他们或是生吃,或是将其蒸煮,专门用以果腹。从口感上讲,浮萍会有水草的苦腥的味道,甚至食用过多,还会令人感到反胃作呕。

苕菜又称“巢菜”,是一种豆科本草植物野豌豆的嫩叶或茎叶。从口感上来说,苕菜的味道倒还算可口,但是该植物纤维纹路较粗,需要牙齿将其尽量嚼碎。

荇菜是一种浅水性植物,主要分布在湖泊、河流以及稻田之中,其根部埋于泥下,茎部悬浮于水中,花朵浮于水面之上,在《诗经》中,曾有一段优美的话语形容过荇菜,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展现了君子对窈窕淑女的爱慕追求。

可从口感上,荇菜本身带有腥臭味,味道很差。

此外,还有大约二十多种野菜。

这些野菜当中,只有少数野菜味道鲜美,剩下的多数的野菜口感很差,有的发苦,有的发臭,有的发酸,有的嚼起来费力,却是无毒无害,可以食用。

蒸煮栗米的时刻,添加着野菜,三分野菜,七分栗米,彼此交杂在一起,相当于米粥,可用来食用。

食用野菜,可减少栗米的损耗。

就在这时,土路上走来的一个马车,马车高大威武,上面用着杨木锻造而成,外围用着青铜包裹着,马车有着四个车轮,一匹马拿着前进着。在四周有一些侍卫拿着干戈,短剑,盾牌等,护卫在左右,警惕的看着四周。

大约是有百人之多。

马车的帘子轻微打开,似乎有人在窥视着外面,只是看了片刻就是合上窗帘,一切回归平静。

“又要去上学了!”

马车中,赵政思索着。

春耕结束,他也要回到学宫继续求学了。

周朝之法,每二十五家为一闾,设立“塾”,每五百家为一党,设立“庠”,每万二千五百家为一遂,设立“序”。在国都设立大学,大学每年招收学生,每隔一年考查学生的成就一次。

第一年,考查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和志趣;第三年,考查学生的专业思想是不是巩固,同学之间能不能相亲相助;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学生对于教师是否敬爱;第七年,考查学生研讨学问的本领与识别朋友的能力。

合格的就叫作“小成”。

到第九年,学生对于学业已能触类旁通,他们的见解行动已能坚定不移,这就叫作“大成”。

这样才能收到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的效果,使跟前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向往来归,这就是施教的过程。

经历九年的教育,初步成才。

有资格加入这类官学,至少属于大夫阶层。

至于底层的奴隶,黔首,庶民等,皆是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教育。

直到孔子时代,孔子创办私学,打破官学对教育的垄断,教育开始下移,从士大夫阶层下移到普通的士人。颜回看似贫穷,可也有五十亩地,有姓氏,曹姓颜氏,属于没落的贵族,属于士人阶层。

至于平民黔首等等,却是无缘求学。

经历春秋动乱,又是战国征伐后,有所损益,赵之学宫在变迁着,一方面有着传统的周朝官学特色,一方面又是融入私学的特色。

在赵之学宫当中,有着赵国权贵子嗣,在那里学习六艺;也有普通的士人,没落的贵族前去蹭课,听着讲学。

老师们也不驱赶,在讲述着课程的时刻,也不断灌输自己的私货,借古讽今,批判社会,骂这个君王,批判那个君王。

孟子直接开骂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

梁襄王听后,也只是笑一笑,权当没有听道。

可若是在后世君王,早就以大不敬罪,诛杀孟子,杀其九族。

这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