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闺女又上台了!”

“真厉害啊,一个晚上唱了两首歌。”

“有什么厉害的?这也就是西京而已,要是央台春晚,谁让她唱两首歌啊!”

“说起来我也想问呢,怎么好端端的去西京了呢?”

“这我哪知道?不过我给晓琴打电话的时候,听晓琴说好像跟路安之有关吧。后来央台给晓琴来打过电话,然后晓琴拒绝了,再然后就跑到西京去了。”

“可以啊,这丫头,还是这个脾气。”

“说起来那个路安之真厉害啊!跟央台闹翻了,他一个人跑就是了,还带着五个歌手一起跑了。”

“就是就是,这里面还有袁怡和周博呢。这两个现在人气可高得不得了,前途无量啊。那个路安之能让他们冒着得罪央台的风险跟去西京,真是了不得!”

“呵!说的头头是道的,跟你们在娱乐圈混过似的。”

“哈哈哈,听歌听歌。看看晓琴这回唱的是什么。”

海都的一家人看着宋晓琴走上舞台,听着歌曲的前奏声响起,旋律古典而优雅,悠悠淌入人心。

有人瞪大了眼睛:“嚯!这不是中国风吗?!晓琴又唱中国风了?!”

众人都打起精神看着电视机里,仔细地听。当初在上面,也是宋晓琴一曲给听众带来了中国风。虽然后来还是路安之的版本更火,但不妨碍宋晓琴是演唱中国风歌曲的第一人。

而现在,在西京的舞台上,宋晓琴又来了一曲中国风,还是路安之亲自作词作曲的,这就更加吸引人了。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伱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

宋晓琴的歌声悠扬动人,没有刻意拿捏。有了的经验,又有这么长时间的练习,她已经把这首歌把握得十分完美。这时往台上一站,就唱出了最好的感觉。

“牧笛横吹黄酒小菜又几碟,夕阳余晖如你的羞怯似醉,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与你同留余味,一行朱砂到底圈了谁……”

歌声继续,一家人听着,不由感慨:“真不错啊。歌好,晓琴唱的也好。”

又有人说道:“我就爱听这种歌,就感觉听着很舒服。说起来这一类的歌网上也有不少,很多人都跟着学呢,不过都还是差点意思。就这歌词,其他人就学不来。”

不过还是有特立独行的年轻人发表了反对意见:“我觉得不行。晓琴姐唱的是好,但路安之这首歌的歌词我总觉得差点意思,我看过,人家写的挺大气的,根本和这歌不一样。这歌词写的你侬我侬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然后开头说话的那人就争执了起来:“谁跟你说这是写了?这是写临摹呢。听都听不明白,就乱评论。”

后说话的人犟嘴道:“那他干嘛要叫,不叫?”

眼见有要吵起来的趋势,宋晓琴的妈妈连忙劝道:“行了行了,都别吵了。听歌听歌。现在的年轻人,一言不合就吵起来。”

其他长辈也附和道:“就是,都少说两句。晓琴不是认识路安之吗?回头让她问问路安之这歌是什么意思就是。”

两个争吵的年轻人偃旗息鼓。

电视机里宋晓琴的歌声在继续:“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在这一刻,西京电视台的收视率已经与央台持平。西京电视台的节目单前期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路安之一人六曲加上一个舞蹈节目的创意,然后还有九州电移不遗余力的宣传,让今年的西京电视台春晚在开播以前,就获得了比以往更高的关注度。

往年只有央台春晚一家独大。比如去年,就算央台春晚看起来不怎么样,观众们通常也不会选择换台,顶多会把央台的春晚当成背景声音,大家玩手机的玩手机、打麻将的打麻将、忙事情的忙事情、唠嗑的唠嗑。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