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63章 带头大哥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都市生活 更新时间:2024-05-27 10:35:05

第一天的会议结束之后,各大期刊的编辑前仆后继地来找方言。

招待所的房间里来了一拨又一拨的人,大多数奔着新时期军事文学的理念而来。

也有的仍然不死心,向方小将约稿。

不一定非要军事题材,任何题材都可以。

比如眼前两位,一位是《花城》的编辑,林贤治,一位是《钟山》的编辑,徐兆淮。

「您二位犯不着在我这一棵树上吊死,我瞧着这次来参会的作家不少,那可是一片森林,要不两位去看一看其它的树?」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

「森林虽多,但大树却少。」

徐兆淮叹了口气:「能愿意给《钟山》这种小刊供稿的,就更是少之又少。」

「《花城》也一样。」

林贤治摇头失笑道。

「您二位说笑了。」

方言皱了皱眉,真的吗,我不信!

《钟山》和《花城》虽然比《十月》创刊得晚,但在期刊界好歹也算是「老大哥」。

就凭两本期刊今时今日的地位和名气,还愁约不到稿子?

然而,事实确实如此。

这时候的《钟山》和《花城》,还不是全国著名的大刊,只是平平无奇的省级刊物,在全国文学期刊的梯队里,只能算是三流。

跟《十月》、《燕京文学》这种全国一流的文学杂志相比,差了整整两个档次。

「一般的稿子是不愁,但像方老师这样名家的,真的是约不到。」

徐兆淮诚恳地讲述起自己的经历。

比如,向谌蓉约稿,到她家里去找她,门都不开,她丈夫打开一条小缝,说不认识我。

「我们《花城》又何尝不是呢。」

林贤治也诉起了苦,「每次都要厚着脸皮去登门拜访,几次三番,才求到一篇稿子,他们不给,我们也理解,毕竟,作品发表在《花城》,如果打不响,打瞎了,就全白费了。」

「都要走这么一遭,我们《十月》一开始也是这样,后来才渐渐有了起色。」

方言摆了摆手。

「可《十月》毕竟有方老师你们啊。」

林贤治语气里透着羡慕。

徐兆淮很是赞同。

大师的圈子都是大师,名家的圈子也都是名家,《钟山》如果有方言这样的作家坐镇,恐怕比现在的《十月》只好不差,两个刊物之间的差距,其实就差了一个「方言」。

就算是真的,也不可以说出来!

方言摆摆手,「有我的功劳,也有大家的功劳,一起大力地发现挖掘新的作家,《十月》才会越来越有出名,有了名气和销量,名家们自然就愿意给《十月》供稿。」

「可是……」

林贤治苦恼不已,新的作家需要时间去发现和挖掘,新作家的成长,同样也需要时间。

「等这批作家有点名气,再约好稿子也难,哪个不想把稿子投到更好的刊物呢?」

徐兆淮说:「哪个作家又不想进步呢?」

方言笑道:「所以,才要变!」

「变?」

林贤治和徐兆淮面面相觑,「怎么变?」

面对两人炙热的眼神,方言继续拿《十月》举例,不能老跟在其他期刊后头,专拣它们挑剩下的稿子,或者一味请求名家赐稿。

而是关注文学思潮的方向,抢当潮头,《十月》一直高举爱情文学的旗帜,《燕京文学》更是反思文学、谍战文学的主阵地。

「我们《花城》也不

是没这么想过。」

林贤治叹了口气。

徐兆淮也摇头苦笑,俺也一样。

虽然《钟山》和《花城》一直紧跟文***流,组发过反思文学、爱情文学的作品集,但吃的都是冷饭剩饭,始终赶不上那口热乎饭。

方老师,就赏一口热饭吧!

「您二位是当局者迷,你们两家一直想要找的新的文学思潮,现在不是已经出现了?」

方言喝了口水。

「您是说军事文学?」

徐兆淮隐隐琢磨出味道。

「准确地说,是军事文学创作的新浪潮。」

方言会心一笑。

徐兆淮和林贤治如梦初醒。

吃惯了残羹剩饭,都忘了热饭热菜是什么滋味。

方老师提出的新思路,在这场座谈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很有可能会带来军事文学理念上的革新,说不准,也会掀起一股不小的创作热潮。

这口热乎饭,《花城》和《钟山》吃得上!

「我们现在就坐在这么一座金山上。」

方言说《十月》这一次并不打算找名家约稿,而是挖掘新的作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听方老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徐兆淮沉吟了会儿,不无感慨道。

林贤治点了下头,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花城》能在这次座谈会里发现挖掘优秀的作品,何愁不能站在军事文学新浪潮的潮头。

见他们不再执着于找自己约稿,方言没有马上下逐客令,而是拉着《钟山》和《花城》,来了一个临时性的三方结盟。

相约互不侵犯,特别是互不挖角。

《十月》看上的,你们不能抢!

同样的,《钟山》和《花城》看上的,《十月》也不会以大欺小,半道截胡!

《十月》拉帮结派,搞文学期刊小团体的头露出来了,隐隐有当带头大哥的架势。

当然,现在还只是个开始。

继陕军、沪军、直系、御林军、湘军之后,方小将要跟粤军大本营的《花城》,以及苏军大本营的《钟山》,建立起关系。

不想当大帅的小将,不是好小将!……

送走徐兆淮和林贤治之后,方言看了眼手表,已经晚上9点半。

正准备简单地洗漱一番,上床睡觉,一阵敲门声在此时响了起来。

推门一看,没想到徐兆淮折返回来。

杀了个回马枪!

既然《钟山》要吃上军事文学新浪潮的这口热乎饭,那么在这次座谈会里,方老师这位「谍战之父」,以及「新时期军事文学理念的首倡者」,又岂能错过呢!

差点就忽忽悠悠,就被方老师画的大饼给忽悠走了!

「方老师,有新的作品请务必考虑考虑我们。」徐兆淮弯腰低头,语气诚恳,「拜托了!」

方言哭笑不得,既没答应,也没拒绝。

才把《钟山》送走,不到一会儿,《花城》也杀了个回马枪。

你们衔接得挺好啊!

方言再次打开门,相当无语。

「方老师,我们粤东的作者、读者都非常喜欢您的《大秦之裂变》。」

「如果您有空的话,欢迎来粤东。」

林贤治更进一步,不但向方言约稿,而且邀请他参加《花城》以后举办的读书班。

类似于讲习所的创作班,但培训的时间不会太长。

「有机会一定。」

方言笑脸送客,想着总算能消停了,可以上床睡觉。

然而,刚掀开被子,又响起了一阵阵敲门声。

方言磨了磨牙,强挤出笑容,想看看又是哪个孙子兵法用得这么好,爱玩回马枪!

就见章守仁站在门口,传达一个消息:

「大会准备这两天组织与会人员乘车到冀北高碑店,去看当地战士打靶演习。」……

第二天,晴空万里。

龚樰一大清早就跟着龚父,在公园里站桩扎马步。

紧接着,打了一套龚父教的太乙拳法,他师从太乙拳师高守武,因为自己从小身子骨弱,就被带着练武,强身健体,练着练着,从原来站桩站不稳,到脚能够到头顶。

虽然打的全是套路,但打得有模有样。

这一拳,至少有10年的功力。

「今天就到这儿吧。」

龚父端着长城牌照相机,作为照相馆的老师傅,熟练地给女儿拍着照。

「阿爸,您能不能把这相机借给我?」

龚樰把动作一收,轻轻地吐了口气。

龚父好奇道:「你要拿相机做什么?」

「厂里已经允许我到其他制片厂试镜了。」

龚樰笑着说这几天请假条就能批下来,借着这个外出的机会,好好地旅游散心一回。

「是这样啊,那你拿去用吧。」

龚父爽快地答应下来。

「谢谢阿爸!」

龚樰大为意外,平时父亲可是像护崽儿似的护着宝贝相机。

「不过你可小心着点,不要磕着碰着。」

龚父已经听说女儿被换角的事了,就算再宝贝相机,但也没有自己的宝贝闺女重要。

「您就放心吧。」

龚樰接过相机,把玩了起来。

「你这趟出差,要到哪个地方?」

龚父语气里透着关心。

龚樰说自己的第一站是湘南电影厂,会在那里多呆几天,好好领略方言笔下《那山那人那狗》的风土人情,然后坐湘桂铁路,一路向西,前往桂西电影厂。

「桂西!这么远啊,你一个人去?」

龚父皱了皱眉。

「阿爸您别担心,电影厂的人会接应我的。」

龚樰笑着安慰说当初一个人下乡插队,现在不也好好地回来了吗。

龚父不无担忧说:「这、这……」

「阿爸,看镜头,笑一个。」

龚樰拿起相机,把镜头对准父亲,轻轻地按动快门。

「咔,咔。」

两天后的高碑店,112师的战士们子弹上膛,开枪射靶。

方言站在不远处看着,这可是万岁军的王牌师,是第一批摩托化师、第一个机械化师、第一个数字化师,可是十足的「土豪师」。

据说在某次朱日和军演中,击败满广峙率领的蓝军,「击毙」满广峙。

今天,方小将算是亲眼目睹了。

看着真眼馋,恨不得也上手打几发,哪怕是打手枪也行。

但看归看,馋归馋,本职工作也没落下,和章守仁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作家。

本以为自己要主动找李村葆,没想到他倒自己先送上门来了。

「方老师,您好,我是泉州军区的李村葆!」

免费阅读.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