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达和刘备在无极这边待了三天,主要是甄逸要筹备钱粮,才好跟着鲁达过去辽东。

还必须要跟着过去,否则一路过去,流寇姑且不说,地方郡县到处都有设卡收费。

没有鲁达帮忙应付,这一路到辽东,至少消耗三成财帛,五成粮食。

就算有鲁达帮忙,也得消耗两成粮食,这年头大宗粮食运输都得这样。

毕竟一路过去,人吃马嚼的,这无法避免。

苏双张世平没等到,不过这三天里,甄逸倒是凑了一笔钱粮给刘备。

总价值而言,甚至是当初张世平和苏双投资的三倍,主要还是看刘备与鲁达关系不错。

刘备在第四天启程前往安喜,那么多物资,不快点送过去他心里不安。

出发前过来与鲁达告别,少不说了一句:“子顺,说真的我很羡慕你……”

大家都是今年起义勇,结果鲁达混得风生水起,人才钱粮都大丰收。

和他比,自己这点成绩都不值一提。

“玄德兄若能填补最后的短板,必然是大汉中兴之臣。”鲁达回了句。

刘备飘零半生,直至到荆州后才陆续招揽到徐庶、诸葛亮、庞统和法正。

“那为兄的短板到底是什么?”刘备还不明白。

若说是文官,他在洛阳已经招揽到几个。

“这个只能玄德兄自己领悟。”鲁达回道,傻子才告诉他。

要说这一路接触下来,若非发现刘备真的心系天下黎民,那仁义发自内心,鲁达甚至都不打算和他接触太多。

毕竟自己以后争霸天下,立场与刘备这汉室宗亲天然对立。

刘备闻言也不再强求,人家给你提醒,已经算是不错。

“说起来,此番一别,下次见面不知已是何时。鲁某略备薄礼,赠与三位!”眼看就要告别,鲁达突然想起什么,当即把手伸向腰包。

“贤弟何须如此……”刘备正打算拦住,可下一句就有点说不出了。

只因为鲁达随手,就在那巴掌大的腰包里面,掏出一坛酒来。

就这坛酒的大小而言,都比这腰包大得多,怎么放进去的?

不,怎么做到的?

怎么做到的,答案还不简单,因为这是鉴定物!

‘乾坤腰包(紫),内有洞天,随心所欲。’

主要还是一个月前,鲁达突然意识到,眼看鉴定物越来越多,尤其有价值的鉴定物越来越多。

问题这些鉴定物,总不能都随身携带。

可找地方存着,也有可能会被人拿走。

黑色的无所谓,最多坑人,被拿走紫色以上的,那就亏大了。

最终找到解决的办法,那就是随身携带!

要随身携带,那就要一个乾坤袋之类的东西,那还不简单,不断鉴定腰包之类的就好。

花了十多天时间,好歹是鉴定出一个品质不错的,虽说还不是最好的。

腰包空间很大,足足有十立方米,不管装入多少东西,其重量也不会反馈出来。

暂时不能装活物,除非是‘无意识状态’,清醒后又会被弹出来。

只是袋内时间没有锁定,装进去的东西还是会逐渐腐朽,活物也会清醒过来。

最大的缺点,就是这腰包没有‘坚固’或者‘不损’词条,用的时候得小心点。

“翼德嗜酒,这坛酒便作为饯别礼。不过比起里面的酒,这坛子更是神奇,装入其中的酒,会随着时间变得更加香醇。”鲁达把酒坛交给张飞。

‘不倒醇香酒坛(紫),盛放的酒水会越来越醇香,且怎么都不会醉倒。’

不会醉倒,不意味着不会醉,通俗的说就是会醉但不会断片,与X身酒的概念正好相反。后者是让人不容易醉,但最终喝断片,这种就让你越来越醉,但就是不断片。

张飞嗜酒,那就让他喝个痛快,至于醉酒误事什么的,就不是鲁达需要关心的。

反正真醉到那个程度,刘备和关羽自然会拦住他。

“当真,那这酒坛可真就是宝贝了!”张飞大笑。

这酒坛能从巴掌大的腰包拿出来,鲁达还那么说,那自然不凡。

更多还是惊讶,鲁达这是什么手段,或者到底有什么奇遇,能让他得到这样的宝贝。

“云长好读书,此卷《春秋》希望别嫌弃。”鲁达随即拿出一卷《春秋》递给关羽。

当然不是《左氏春秋》,那玩意足足十万字,怎么都不可能随身携带。

眼前这是《春秋经》,公羊、谷梁和左氏三派,就是以这本书为基础扩充,宣传自家理念。

就那么说,《春秋经》一万七千余字,《公羊》四万四千余字,《谷梁》四万一千余字,《春秋左氏传》十九万余字,

为什么左氏儒能成为主流,并不是学术做得多少,毕竟左氏儒就没有自己的学术。

现有的学术基本是东拼西凑出来的,甚至借鉴公羊和谷梁。

它能成为主流,一方面站队正确,一方面就是字数多。

字多就意味着准入门槛高,寒门和庶民要凑齐全书很难,自然就淘汰不少竞争对手,从而受到世家的追捧。

鲁家早年都凑不齐,好在陈家有,借来誊写了一份,还是未注释的版本。

有注释的都属于家学,自然不会外传,至少不会轻易外传。

是以鲁达能送人的,自然也就是《春秋经》,一万七千字,以一册竹简五百字计算,都要三十四卷竹简才能记录完毕。

而正常来说,一册竹简标准是三百余字。

全卷别指望,鉴定书不支持全卷鉴定,索性送一卷意思意思。

不过赠书这事本是雅事,并不太看重送了多少。

“非常感谢。”关羽接过书卷。

他也算地方豪强出身,有机会参加启蒙,想继续读下去,家里条件不允许。

是以有条件的话,他也会自己买书,或者借书来抄。

而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此卷《春秋》上面。

“全本感悟春秋经(紫),全本书都集于一卷之中,且每次都有不同感悟。”

年初鉴定过一本分心词条的,当时心善烧了。

后来意识到,这类玩意自己用当然不好,拿去坑人倒是有奇效,就把词条不错的留下来。

反正十个鉴定物里面,总会出一两个,多的三四个黑色品质。

以每天三次鉴定次数来说,这个比例自己还能接受。

后来还发现,有些高品质的东西,多少带着点恶作剧的属性。

这鉴定物可以无限拉伸,整本书的内容都聚集在里面。

可每次看都有新的感悟,于是少不得会多看几次。

若关羽喜欢边看边注释,那就另外说。

毕竟注释这行为,本身就是破坏这鉴定物核心的手段。

可如果他不注释,大概能看一辈子。

当然也不会强制观看,不想看也可以不看。

读书本来就不是坏事,更别说那么方便随身携带的好东西。

可能有些恶作剧倾向,倒无伤大雅。

那么接下来,要送什么给刘备好呢……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