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重生,撩汉养崽致富忙 第59章 成为守护着

作者:花间茶舍 分类:言情文学 更新时间:2024-06-01 22:30:35

在这个小小的房间内,不仅上演着生死一线的救援,更交织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支持与默默的守护。

而这一切,都被窗外洒进的微弱光线记录,静静地铺展成一段难忘的故事。

事情发展到这儿,孙大夫的话语虽戛然而止,但宋念的心湖却已泛起层层波澜,诸多细节在她的脑海中自动拼接成一幅幅清晰的画面。

沈微那自以为是的计谋,在宋念眼中,就如同一本翻开的书,章节段落,一目了然。

沈微显然试图利用一副楚楚可怜、以死相逼的姿态,给初来乍到的宋念一个下马威,意图使她在无形的压力下哑口无言。

然而,她低估了赵家凹人民的智慧。

这里的村民或许书卷未展,学问不深,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头脑简单或缺乏深邃的洞察力。

沈微那些过于直白且略显拙劣的手法,反而像是一场拙劣的表演,破绽百出,轻易就被看穿。

赵家凹里,有些人对陌生人难免持有一份保留与警惕,但对于已成为程家一员的沈微,即便态度上有所保留,也算得上是网开一面。

相比之下,宋念,这个来自春河大队的外来者,非但没有程家血脉的庇护,还要面临身份上的尴尬。

更不用提,当赵凛不在,赵母又是个不愿插手纷争的局外人时,这份微妙的平衡便只能依靠大伙儿半推半就的默许来维持。

当苏秀琴婆媳抱着哭泣不止的小胖子,怒气冲冲地找上门来,沈微自以为布下的局能够安然度过,却不料迎头撞上了狗蛋娘的一番严厉教训。

在众人面前,狗蛋娘先是温柔地安抚着来者,门扉一闭,语气却瞬间转为严厉,不留情面地责备起沈微。

沈微那点浅薄的心机,真的以为能够瞒天过海?为了私情而闹得满城风雨,一旦消息不胫而走,赵狗蛋的颜面何存?这无疑是让他的头顶罩上了一片挥之不去的阴云,成了整个赵家凹的笑柄。

狗蛋娘对赵狗蛋的疼爱犹如心尖上的珍珠,如何能容忍儿子遭受如此羞辱?怒火中烧的她,对着沈微厉声呵斥,却不料一口气未顺,情绪的激荡竟让她瞬间头晕目眩,倒地不起。

“婶子年轻时劳累过度,此番情绪波动过大,心脏负荷不了,才导致暂时性昏厥,醒来后还需密切观察。”

宋念自信地分析着,她对自己的脉诊技术有着绝对的信心。

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夫,她深知病情的诊断不能单凭脉象,更需结合病人的生活习惯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考量。

“婶子的腰疾是多年的老问题了吧?”

宋念轻声问道,这次,她的目光转向了杨大力的家人,企图从他们口中获取更多关于病人的日常信息,为后续的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杨大力的妻子赵秀,秀眉微蹙,眼中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忧虑。

她与赵母虽同为一族的旁支,却因平日交往不多,显得有些疏离。

此刻,赵秀轻轻点头,嗓音中含着几分无奈:“确实如此,自从小狗蛋降临后,七嫂的身体便每况愈下,恐怕是产后未能好好调养。小家伙刚出生没几日,家中便接踵而至那令人痛心的消息,七哥的噩耗让七嫂如何还能安心坐月子,只能强撑至今。”

言罢,赵秀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滑向一旁的薛圆圆,那双眼睛里藏着几分疑惑。

对于薛家这位历来沉默少言、总是设法贴补自己娘家的小妇人,如何能在转瞬之间展现出这般的能耐与变化,赵秀心中充满了不解。

而在室内另一角,宋念的手指灵巧地穿梭,银针如同有了生命,在她指尖跳跃,嗖嗖声不绝于耳。

赵秀紧张地盯着那些细如发丝的银针,生怕它们在快速的舞动中折损,然而奇迹般地,非但没有偏差,银针反而仿佛被赋予了某种韵律,轻轻旋转,伴随着细微的颤动,展现着宋念手法的精准与独到。

“她的脾肾功能明显受损,夜间难以安眠,长年累月的心力交瘁,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身体日渐衰弱。今日幸亏及时发现,若再拖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宋念的声音虽轻,却字字千钧,透露出对病人深切的关怀与忧虑。

她心里暗自庆幸,这次还算及时,若是将来再次突发急症,只怕怀根的母亲将难逃一劫。

赵秀听闻此言,脸色骤变,连忙追问道:“那现在呢?七嫂不会有事吧?”

语气中难掩焦灼。

“待她醒来,我们再做定论。”

宋念的话语谨慎而温和,没有给出确切的承诺,“况且,大队的药品并不充足。”

随后,宋念轻柔地调整着那些仍在微颤的银针,眼神中满是安抚:“放心,她很快就会醒来。”

她的语气坚定,给人以信心。

在这期间,宋念操纵银针的一幕,让在场的赵秀和她的儿媳看得瞠目结舌,这是她们首次直观感受到宋念医术之精湛,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一旁,孙大夫捋着胡须,嘴角勾勒出一丝满意的微笑。

多年来,他见证了太多因贫穷或寻医无门而错失治疗机会的患者,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作为赵家凹唯一的大夫,他深知一位真正有本事的医师对这个小村庄意味着何等重要。

可叹的是,这样的人才往往不愿屈居乡野,而宋念的出现,无疑是一个意外的惊喜,让他深感欣慰,同时也燃起了希望——或许,能让宋念留下,成为赵家凹的守护者,将是一桩功德无量的好事。

所有银光闪烁的针灸完毕,宋念的双眸如同猎豹般敏锐,紧紧锁在病人微妙的变化上,随时准备以细腻的手法调整每一根银针的位置。

她的针灸技艺,是一脉相承自家族的父亲,那份正宗与精湛,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如同深山中的灵芝,稀有而充满生命力。

在现代医学的殿堂里,中医虽占有一席之地,但针灸这一古老技艺却逐渐被人遗忘,退居幕后。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