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看张仪一脸恍惚,就知道他没打听到自己的光辉历史。于是起了坏心眼,也故意不说了。
扶苏还道:
“张子怎么还站着?快坐。”
张仪:!!!
先秦时期只有很受尊敬的学派领袖才能被尊称为“子”,譬如孔子老子墨子等。张仪虽然自负于自己的才能,却也没料到会有被称为“张子”的一日。
毕竟他张仪也没有特别出名的学说造诣,虽然纵横家在后世赫赫有名,但在当时还只是起步阶段。
张仪师从谋圣鬼谷子,鬼谷子就是纵横家的创始人。
一个刚刚创立没多久的学说,在鬼谷子本人一直隐居不出世的情况下,除非弟子特别争气、跑出去闹出了大动静,否则这个新学说在现阶段应该是没太多人知道的。
而有据可考的鬼谷子纵横一派弟子里,第一个闹出大动静的就是张仪。
实际上鬼谷子的弟子到底有谁都不好说,不少人都“据说”是他的弟子,时间跨度从孙膑庞涓到徐福张良,远超过一百年,明显存在后人杜撰夸大的成分。
而这群名人徒弟里头,也只有张仪和苏秦是实打实的纵横家,其他的不是兵家就是方士。
总之,在张仪和苏秦接连出名之前,纵横家的光辉是没那么闪耀的。
甚至有可能知道鬼谷子这位隐居大才的人都不是特别多,毕竟古代消息传播滞后,营销造势的手段也比较少。
张仪听着太子一口一个“张子”,突然觉得座下的杌子都开始烫了起来,有点坐立难安。
他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没有经历过后头那么多年的风云叱咤。就算未来能有很高的成就,现在也是个新手村出来的lv10,距离满级很远。
再是大才,也得经过风雨磨砺不是?
所以张仪感觉到了压力山大。
好在张仪毕竟不是一般人,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他拱拱手无奈地说:
“太子莫要打趣在下了,时势造英雄,如今时势已变,还是要谦逊为妙。”
扶苏微笑:
“张子莫要妄自菲薄。”
张仪:看出来了,大秦这位太子满肚子恶趣味。
张仪果断选择结束和他的谈话,扭头看向另一位比儿子正经多了的君王,还是跟这位大王聊吧。
扶苏也扭头看阿父。
始皇缓缓开口:
“张子可知苏秦此人?”
张仪:……
始皇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怎么了?张子?”
张仪:好的,破案了,能养出那种儿子的果然不是什么正经君王。
张仪认命地接下了“张子”这个称呼,开始谈正事。
他肃穆了神色:
“苏秦佩六国相印,合纵压制秦国。看似煊赫,实则并无什么效果。”
至少对秦国来说,属于雷声大雨点小,挠痒痒级别的那种。
关于苏秦的活跃时间,不同史书的记载出现了相悖的地方。但
无论参考哪个史书,都最好不要参考《史记》。
?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大秦地府日常》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
史记里写苏秦佩六国相印时,同时存在了赵肃侯、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和燕文侯。()?()
这是很明显的谬误,因为这几个人根本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
赵肃侯公元前326年去世,楚威王是329年,燕文侯333年。而魏襄王和齐宣王一个318年才继位,一个320年才继位。()?()
苏秦要是合纵能合他们几个,那得把死人拉出来合纵了。要么就和还没当上王的魏齐公子搞合纵,显然也不现实。
何况苏秦的明主是燕昭王,压根不是燕昭王他曾祖父燕文侯。
根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应该是秦惠文王死后冒头的,符合当时燕昭王刚刚继位广邀贤才的历史背景。
苏秦真正合纵的时机,应该在秦昭襄王称帝那会儿。
秦稷忽悠齐王当东帝,自己当西帝,分散火力。苏秦忽悠齐王去掉帝号,跟他们一起打秦国。
当时各国的君王,没有一个和史记记载里合纵时的那位对得上,应该全都换成他们的儿孙。
那么史记所说的苏秦合纵后秦国15年不敢东出,就彻底不存在了。因为昭襄王的阴谋被破坏之后,没两年他就又蹦出来欺负魏国了。
而哪怕苏秦合纵真的发生在惠文王时期,也不存在什么十五年不敢东出。惠文王的记载里就没有连续15年没东出的情况,哪怕加上继任者秦武王也凑不够。
张仪回忆着自己听闻的事迹,分析道:
“苏秦的目的并非压制秦国,而是为燕国取得利益。在秦国威胁到燕国时,他游说五国联合,对秦国形成压制。”
“然而当秦国缩回关中不再行动后,他又迅速放弃了这番联盟。因为继续攻打秦国对燕国没有好处,相反,秦燕之间常年是盟友。”
惠文王将公主嫁给了燕王,正是燕昭王的祖母。秦燕隔在赵国之间,基本不接壤,也没有领土争端,他们甚至还拥有共同的敌人赵国。
只不过燕昭王对赵国兴趣不大,更想要齐国而已。
所以后来苏秦又在政治生涯的最后时间唆使齐王独吞宋国,导致齐王引起众怒,最后齐国被燕国所灭。
苏秦真正的功绩应该是在齐国的这两件事上,而非后世以为的针对秦国。秦国只是表面上的目标而已,可能因为昭襄王太跳了吧,就很适合当那个挡箭牌。
可实际上看谁最后的下场最凄惨、国家自此一蹶不振,还得是齐国。
齐国自从被燕国灭亡,哪怕后来复国,也从煊赫的东方大国衰落了下去。
以前昭襄王称帝还要看齐王脸色,自那之后齐国哪里还有什么面子可言?战国七雄真正只剩秦赵两家争锋了。
在场三个人精对视一眼。
扶苏轻笑:
“纵横家合纵连横,谁说合纵对付的就一定是秦国呢?”
完全处在纵线上的是燕赵魏韩楚,而秦国和齐国全都在这条线的两端。他们东可攻齐,西
可攻秦?()_[(.)]?¤?.の.の?()?(),
随时都能调换目标。
齐湣王栽了这个大跟头之后()?(),
他的继任者们显然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所以自那之后秦齐远交近攻()?(),
齐国很少再掺和中原联盟。免得他们又玩“表面攻秦()?(),
其实攻齐”的旧套路。
合纵攻的是东西,连横连的是秦齐。
纵观历史就会发现,发起合纵的好像总是楚燕这类南北两端的国家。就像发起连横的也总是秦国,少有他国。
始皇沉吟片刻,说道:
“昔年燕昭王剑指齐国,所以苏秦暗中针对齐国布局。如今,燕昭王目的不明,秦国恐怕会成为下一个齐国。”
毕竟齐湣王好骗,齐桓公却不好骗。现在齐国还有管仲盯着,苏秦过去讨不了好。
放眼天下,只剩个魏国和韩国能骗一骗了。赵国和楚国的国君都不是善茬,楚国还有个吴起在搞变法呢。
张仪无奈:
“纵横家只怕很难在当前局势下搅动风云。”
明君哪有那么容易挑拨,要玩弄一群聪明人,就得比他们更聪明十倍。
偏偏聪明人远见卓识,恐怕会为了利益先联手对付威胁最大的秦国。如此一来,张仪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谁让他是最出名的纵横家呢。
扶苏鼓励他: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张子来的正是时候啊!若能在这群聪明人里纵横捭阖,岂不是显得你更加厉害?”
张仪被迫吃下了这口大饼,并表示太子说得都对。
他看着就觉得这对父子不会放他走的,而且外头谁不知道他是秦国能臣。就算跑去投靠别国,也得掂量一下他们会不会怀疑他张仪其实是去做间谍的。
始皇也安抚了一下大才:
“大秦如今手握称霸天下的资本,张子外出时无需如此惶恐。”
言下之意,你嚣张一点,现在是八国看我秦国脸色行事。秦国有恃无恐,能给你足够的底气。
扶苏补充:
“能谈就谈,不能谈就武力威胁。”
外交嘛,就那么回事。
实力不够的时候才需要低声下气,用尽手段为自己争取。实力足够的时候,硬着腰板威胁人,人家也不得不忍气吞声听你的。
张仪琢磨过味来了:
“二位的意思是,天外人——”
扶苏含笑点头。
张仪:难怪了!
难怪父子俩笃定秦国会成为众矢之的,却一点都不紧张。
张仪迅速在脑海里定出了一二三四数条策略,明白该怎么说服别国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只要秦国在武力压制的同时许出足够的利益,连横的难度远没有看上去那么高。
张仪便问王上接下来的目标是哪国。
始皇直接说:
“韩国。”
扶苏补充:
“说服韩王来秦国称臣吧。”
张仪:……你这个说服是正经的那种说服吗?
数日后,张仪带着休整好的大军前往韩国。大摇大摆地停
在韩国都城外?()_[(.)]???。?。??()?(),
而后在数名玩家的护送下进入韩王宫。
张仪亲切地询问韩桓惠王:
“秦王遣臣来问一问大王()?(),
疲秦之计是何人所为?”
韩王差点哭出声来:
“都时空错乱了()?(),
秦王怎么还抓着这点翻旧账啊!”
他还以为天底下没有秦王政了()?(),
也没有搞疲秦的郑国在修渠了,秦国应该不会知道这件事。
结果秦王政居然也来了,在没有郑国人赃并获的情况下,还要跟他算旧账。
张仪微微一笑:
“秦王的意思是,郑国渠不错,可惜郑国不在了。秦王想要新渠,要么你们韩国再出一个能修郑国渠的人,要么韩国承担大秦的损失。”
韩王:……
什么叫大秦的损失?不给你修渠你还有损失了?时空错乱又不是他们韩国搞的,郑国渠没了关他们什么事啊!
张仪在韩都住下了,一副要等着韩王现场交人的模样。
韩王哭着去找张平出主意:
“相邦!怎么办啊相邦!秦国问寡人讨要郑国!寡人去哪里给他弄个郑国出来!”
土匪!简直是土匪!
张平哪里晓得这个,当初疲秦他就不赞同,可大王一意孤行。如今郑国送出去一个,秦国尚不满足,还想要第二个。
张平只能提议:
“在韩国上下广招懂修渠的人才吧。”
韩王哭得更惨了:
“韩国只剩两郡之地,这么大点地方能有多少人才?恐怕将韩人都筛查一遍,也寻不到秦国想要的工匠!”
张平:……这话也没毛病。
为今之计,要么去别国挖工匠,要么面对秦王的怒火。或者,去向别国求援,请他们帮忙牵制秦国。
但说实话,能牵制一次,难道还能牵制每一次?秦国随时可以发兵灭韩,韩国却不一定次次都能得到援助。
韩王开始焦头烂额地向其他几国乞讨,希望他们能给他支援一个懂修渠的工匠。他不白借,他拿城池来换。
楚王拒绝了韩王的请求,因为嫌弃韩王给得太少。
赵王拒绝了韩王的请求,因为不愿意秦国再壮大下去。
魏王拒绝了韩王的请求,因为他自己也要修水利。
燕王拒绝了韩王的请求,因为燕国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齐王愿意提供帮助,韩王拒绝了齐王的帮助。因为韩王嫌弃齐国年代久远,工匠水平不行,无法糊弄秦国。
齐王:???
已经随大流称王从齐桓公变成齐王小白的姜姓吕氏小白大怒。
小白对管仲抱怨道:
“相父,他看不起我大齐!”
管仲安慰他:
“无妨,他也看不起吴王和越王。”
小白:……
韩王扒拉了一遍,发现好像只有楚国能够帮他。只是楚王狮子大开口,一个工匠他觉得一座城不够换的,让韩王多给点。
楚王还威胁他:
“寡人随时可以北击,将你韩国打
得只剩一郡。”
所以你别想用一座城糊弄。
韩王一个爆哭:
“相邦!这可如何是好啊!楚王莫非想要整整一郡?这可是我韩国仅剩的一半国土了!”
张平则说:
“若给楚国一郡,
只怕要激怒秦王。回头秦王还得找其他借口攻韩,
倒不如直接将那一郡拱手送给秦王。”
这样至少秦国不会来找茬。
韩王:“那楚王呢?”
张平:“楚王盯着吴越,
想要吞并这两国,
无暇攻韩。”
之前韩楚战场被动开放后,两国也没有真的打起来。韩国实在不敢发兵,楚国也想保存实力去打越国。
所以到最后,也是玩家在两头打。韩楚互相解决上门的玩家,就当是开战了。
韩王让人去请张仪相见:
“寡人愿割让一郡,还请秦王手下留情。”
张平劝他说现在先给秦王一点甜头,回头秦王这么嚣张,肯定会惹怒其他七国。到时候合纵攻秦,他们会帮韩国收复失地的。
这种事情大家经常经历。
比如秦国往外扩张打得太猛了,大家就会合纵一下。把秦国打退回函谷关后,吐出之前吞下的地盘。一般这个时候,盟军会让失去地盘的那国拿回属于自己的城池。剩下的大家再瓜分,高高兴兴各回各家。
当然也有的时候盟军不讲道理,不把你的失地还给你。但只要加入盟军,并且获胜了,至少都有油水可捞,不至于血本无归。
韩王决定等张仪一走,他就去找各国哭诉一番,挑起他们对秦国的仇恨,让合纵再次现世。
所以韩王像个小媳妇一样委委屈屈但很爽快地将一郡交出去了,在张仪提议让他亲自前往咸阳拜见秦王、向秦王献上国库并俯首称臣时,他也没拒绝。
韩王:没关系,这种事情又不是只有寡人一个人干过!
当初秦昭襄王还活着的时候,魏王就跑去秦国朝见过对方。魏王开过先例,他再干一次不丢人,要丢也是魏国先丢。
没多久,始皇在新建好的秦王宫中接见了韩王。
韩王很上道地以臣属行礼,说韩国愿意成为秦国的附属国。希望秦王高抬贵手,放过韩国。
始皇没有说话。
他身侧的太子扶苏微笑着问道:
“韩王想要保全韩国社稷?”
韩王忐忑地点头。
这事范蠡熟啊。
范蠡站出来劝说道:
“吴国不曾灭越,越王卧薪尝胆,反吞吴国。如今韩王又说要称臣,焉知不是想后起直追,以图未来?”
当初就是范蠡劝说勾践不要心软,直接灭了吴国的,避免吴王也学越王绝地翻盘。
韩王:!!!
韩王痛哭流涕:
“韩国弱小,哪里有本事翻身呢?”
范蠡害我!夫差怎么还没派人来抓他!夫差活该你灭国!
太子便劝说父亲:
“吴国被灭,皆因吴王放虎归山。既然
不愿重蹈覆辙()?(),
不如将韩王扣下?”
要当附属国那就给点诚意出来()?(),
一边说附属一边自己回去继续当韩王()?(),
舒舒服服过日子不说9()_[(.)]9?9_?_?9()?(),
还能私下里联络各国合纵,没有这样的附属道理。
始皇深以为然:
“昔年各国地位相当时,以公子互相为质,作为牵制。”
韩王飞快接口:
“臣愿意将公子送来秦国为质!”
把儿子送来替他受过,他就可以回去继续当韩王了。要是秦国嫌弃一个公子不够,他也能把所有儿子全送来。
始皇嫌弃地补上后半句:
“如今韩国为我大秦附属,光送公子自然不够,就让韩王留下为质吧。”
韩王:呜呜呜!
士兵不顾韩王的抗议,直接把人带下去了。说是邀请韩王在秦国新都住下,实际上就是软禁了起来。
这待遇和亡国之君也没多少差别。
韩王没想到自己来这一趟是肉包子打狗,秦国也真敢直接扣留他。秦王甚至还下令不许韩国自行推选出新韩王,敢换君主秦国立刻发兵拿下。
韩国上下战战兢兢,根本不敢动。
张平接到了秦王的诏令,让他先代韩王理政。他无奈地将帛书递给同僚们,摇摇头表示无可奈何。
韩臣们也没办法:
“好歹大王还活着,日后说不定有机会将他救出来。”
秦王扣押别国君主不是头一回了,昭襄王也干过扣押楚怀王的事情。
只不过楚怀王出门前被朝中臣子逼着立了继承人,秦国一把人扣下,楚国就换了新王上位,楚怀王便没什么用了。
如今秦王政吸取教训,逼着韩国不敢换国君。韩国除了被动接受,什么都做不了。
韩臣问道:
“赵国怎么不出声谴责秦国?”
张平答:
“赵国自顾不暇,要先等他们在四国战场上补回亏损才有空找秦国麻烦。”
韩臣:唉!时运不济啊!
虽然赵国没空当国际警察,但楚国有空。楚悼王很快送了国书来秦国,谴责秦国行事霸道,怎么能独吞韩国?
张仪便带着秦王手书去出使楚国了。
见到楚王的面后,张仪表示:
“秦王听闻大王有意谋夺吴越,希望你我两国井水不犯河水。若楚国非要对韩国下手,那也不能怪我大秦主动协助齐国吞并吴越了。”
楚王:这是威胁吧?这一定是威胁!
楚王被噎了个够呛:
“使者说笑了,寡人对区区韩国没什么兴趣。”
韩国巴掌大点地方,哪里有吴越香?吴越加起来老大一块呢。
张仪满意地颔首:“希望大王说到做到。对了,秦王还有一事想问楚王。”
楚王心中生出不好的预感。
就听张仪接着说:
“吾王听闻当年楚国向赵国求亲,以和氏璧为公主陪嫁,赠给了赵惠文王。怎么,难道楚国看不起我秦国,与秦国联姻时就不曾赠送什
么和氏璧随侯珠泰阿剑的?”
楚王:……
是谁!是谁干的!谁把寡人的国宝送出去了!哪个不肖子孙!
楚王气得心梗:
“此事、此事与寡人无关()?(),
都是儿孙不懂事。何况寡人也没有什么随侯珠?()_[(.)]???@?@??()?(),
而和氏璧与泰阿剑()?(),
早就失窃了。”
张仪颔首表示无妨:
“楚国不给()?(),
我大秦当然是自己来取。如今三宝皆在秦王手中,大王无需挂怀。”
楚王:???
那你还好意思来我这里谴责我小气!那是我楚国的宝贝!不给你就不给你,你怎么能派天外人来抢劫!
张仪看他气狠了,还好心劝他:
“大王莫气,吾王太子生母乃楚国公主,此三物便当陪嫁了。太子定会保管好,大王不必担心。”
顿了顿,张仪又补充:
“太子还说,陪嫁光给三宝有些寒酸了。当初宣太后、华阳太后与楚太后嫁入秦国时无甚嫁妆,太子也不要楚国补上,只当结个善缘。”
毕竟这三位都不是正妻,当初基本都是跟着一堆楚女一起来秦国填充后宫的,楚国都没想到她们能靠儿子当上太后。
忌惮于秦王染指吴越的威胁,楚王虽然被气了个狠的,可到底没有对张仪做什么。还得好好招待一波,再送这个瘟神离开。
楚王咽不下这口气:
“赵国想对付秦国是吧?派人去出使赵国。”
合纵!必须合纵!这日子没法过了!
作者有话要说
扶苏:明天就找齐国连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