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在大明朝中是一个完全独立的部门,只听从皇帝与锦衣卫指挥使的命令。我们锦衣卫拥有侍卫、监视、缉拿、刑狱之权力,并在各地都设有锦衣卫衙门。出外办差时,侦察、缉拿、提审、逼供皆不必上报,需要时可调动各地衙门差役、壮丁、卫所士兵。由于锦衣卫的权力过大,而且还造成了许多冤案,因此每代朝廷都会有人联名上书,要求废除锦衣卫,但结果都是一样,最多也只是将一些锦衣卫裁撤掉或是进行比较严格的整顿,没有一位皇帝有过废除的心思。鹰犬虽然可恶,但没了鹰犬,又如何看家护院?!
太阳还没下山,宴席上的很多官员就用各种理由离开了,张延秀也不在乎,继续和留下来的三名官员饮酒作乐。当太阳下山之后,那三名官员也要离开了,不过离开之前他们将一个锦盒送给了张延秀,张延秀也不客气,让他们把名字和官衔写在纸上,一起放在锦盒里,不然张延秀可能会把人名搞错。
因为喝了太多酒的关系,实在走不动了,张延秀的属下们更离谱,有些已经搂着姑娘到船舱里休息了。张延秀觉得有些人已经玩疯了,这样可不行,得找个机会好好训练训练,他可不想养一群只会吃喝玩乐,却毫无战斗力的兵。话虽然这样说,但张延秀还是命令所有人晚上就直接留在花船上过夜,而他也因为寂寞久了,实在忍不住,也搂着个姑娘进船舱了。说来也奇怪,以前在西山密营的时候,张延秀根本不会像现在这样,一到晚上就想女人,可自从有了郑香伶之后,就天天晚上想女人,很想每天晚上都有女人陪,感觉自己还真是堕落啊。
半夜了,本该已经睡下的南京城出了名的混混头“四方土地”却怎么也睡不着。二十多年过去了,“四方土地”从一个街头小混混拼死拼活成为了现在的员外,手下支配着南京城里半数的混混,精明无比的他并没有像其他混混老大那样,只靠收保护费赚银子。他充分发挥手下人长处,四处收集各种消息传言,然后寻找买家,将各种情报贩卖出去,从而赚取银两和讨好南京城里有实权的官员。
昨天晚上他就接到消息,南京城里来了一群人,听说是从北京过来的,横得很,还抓了一个他手下的手下的一个小混混,听客栈的小二说,那些人都是北京的锦衣卫,来南京公干的,领头的是个千户。接到这个消息,“四方土地”马上手下的混混们最近几天都收敛着点,尽量别出去,出门最好不要闹事,如果远远看见北京来的那群人,马上躲开。
他知道,北京来的锦衣卫都是群惹不起的主,不仅手上权力极大,而且个个心狠手辣,江苏境内就发生过,北京来的锦衣卫为了获得军功,故意去找一些地方势力的麻烦,然后编织一些罪名,将那些地方势力连根拔起。想起这些,他就害怕,明年,他的长子就要去考科举了,十年寒窗苦读,再加上自己不惜耗费无数的钱力、物力、人力,才十九岁的长子,就已经是一位举人了,明年他的长子再努力一下,自己再上下打点一下,让儿子当上一任地方官员应该是没问题。再过几年,二女儿长大了,到时候找个不错的官宦人家,带上足够的嫁妆,欢欢喜喜地把女儿嫁出去了,自己就再没什么牵挂了,也真正做到了光宗耀祖!
自从“四方土地”下午接到消息,那个被抓的混混早上因为一些小事情,被那群从北京过来的锦衣卫当街毒打了一顿,最后还被扣在他们住的客栈里。中午的时候那个千户又带着人上了秦淮河的花船,宴请他们的都是南京城里一些极有权势的官员。听到这些,“四方土地”就担心得睡不着,他一次又一次的分析着眼前的情况,太像了,实在太像了,这些都是锦衣卫要向某些势力动手前的征兆。虽然收到消息,那群人来南京城是为了侦办某些官员,可从他们一路行船来南京的表现,绝对不会是这么简单。
而且最近南京城里突然多了很多江湖武林人士,都是江苏地界里有名的高手,这些江湖中人已经开始在接触他手下的那些混混,专门打探那群北京来的锦衣卫的动向,情况很不妙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早上醒来的时候,张延秀看了看躺在身边的女人,她也醒了。昨天实在是太放纵自己和属下了,张延秀有些后悔。在她的伺候下,张延秀穿好了衣服,梳洗干净,静静地吃着送上来的早餐,并让人把属下都叫醒。
昨天晚上的开销很大,大花船的酒宴钱已经有人替张延秀付了,但四艘花船的过夜钱都要我出,一共五千多两银子,而且这个价钱很实在,因为这四艘花船都是秦淮河上叫得出名字的一流花船。
为了不让事情变得麻烦,张延秀一下子拿出了七千两银子,多出来的两千多两其中有一千两是打赏给昨天晚上陪他的那个姑娘,张延秀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但那一千两就是为了让她不再跟自己有什么关系给的。
在四艘花船所有姑娘的千恩万谢中,张延秀他们上了岸,直接回了客栈。见张延秀他们来了,客栈掌柜的赶紧问是否需要准备早饭,张延秀让他多准备一些解酒的东西,因为马上就要办正事了。
客栈后院的一间房子里,那个混混头上和身上绑着很多绷带。见张延秀进来,吓得一直磕头,说:“我不敢了,我不敢了。”看他那害怕的样子,张延秀觉得真是好笑,不过张延秀也放心不少,最起码他身体没有什么大碍,能动弹,也应该可以走路,就是脸色有点苍白,被吓的,也是因为流血太多。张延秀将包着一百两银子的包袱取出来,让手下人打开放在他面前,对他说:“拿去,这是你应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