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字宗道,应天府**县,明朝名将,靖难将领杨璟之子。出身庐州杨氏,祖籍合肥,追随明成祖朱棣北伐、阳武侯薛禄攻打大松岭,长年守备边关。戍守边境四十余年,以敢战、善战闻名,声震蒙古,“土木堡之变”后,拒绝向瓦剌太师也先俘虏的明英宗打开城门。明代宗即位后,受封昌平伯,北京保卫战胜利后,进封昌平侯,赐号“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并赐世券。
杨洪的祖父杨政,在明初因功成为汉中百户,其父杨璟为南军中百户令,后参与“靖难之役”,南北军在安徽灵壁对阵,效忠建文帝的南军大败,杨璟也在战斗中阵亡。杨洪的母亲施氏端谨贤淑,且昭然刚烈,深明大义,对子女则辛勤抚其幼,严教训其长。杨洪世袭父职,远戍开平,而后回苏州迎母就养,杨洪每奉命出剿敌寇,其母劝其英勇作战。因此,杨洪对其母敬重异常。当时成安侯郭亮奉命守备开平,郭亮一见杨洪便非常喜悦,对其颇为器重,将他置之幕下,一同资论军事。
杨洪率部随明成祖朱棣北征,经威虏镇、渡饮马洞,追击本雅失里。明军追至斡难河,大败本雅失里,本雅失里率七骑逃遁,在这场激战中,杨洪搏杀陷阵,获人马而还,朱棣感叹道:“真是将才啊!”下令记其名,以待擢用。杨洪随从阳武侯薛禄征大松岭,在大松岭之战中,杨洪首冲敌阵,击败敌众,获其人马而还,升为正千户。
敌再犯潮河川,当时开平卫已从塞外旧治迁入独石,杨洪正征战、镇守在独石一带,随从都督方政追击敌寇,获其人马器械而还。敌犯大石门,杨洪系命迎敌,列营相向,徉示不动,以麻痹敌人,然后密选轻骑,绕道出奇后放,敌阵大乱,无一逃遁,遂解甲投降。其部下士卒欲杀降兵,杨洪制止说:“杀降非勇武者所为,不能滥杀。”并亲自救起平章脱脱等,敌虏尽服,朝廷得捷报,对其褒奖有加。
朝廷针对敌情,计议在西猫峪这一战略要地,置兵马营,以备边塞,此时杨洪在塞外永宁、赤城、独石一带征战、驻守已有二十余年,对该地的地形、地貌,备御形势十分熟悉,且朝廷对其战绩亦多有奏闻,认为其可当此任,遂命杨洪筑城并驻守。杨洪系命率士卒约万人于荒山野岭之间,荆棘丛林之中“披榛莽、筑城堡、立峰堆,逾月而成”。城筑好后,杨洪召集众将士说:“现在城已筑好,吾与尔等一样孤悬一城,从此就要长期驻守在这里了,在这穷荒边塞,人在则城在,城毁则人亡。我们大家一定齐心协力、死守此城,切不要怀有二心。”杨洪与将士同甘共苦、忧喜相关;对部下士卒资助嫁娶、治疗疾病,关怀备至。从此,人心安和、士气高昂,使众将士卒不觉得自己是在穷荒的塞外孤城。也正是从此,便有了“马营”这一名字,赤城北部马营一带便有了人烟而得以开拓发展。杨洪以马营城为大本营,率兵追剿边寇,败敌于红山。
英宗即位,兵部尚书王骥奉命巡边督军,斩临阵脱逃的都指挥使安敬,使边境肃然。王骥说边军怯弱,是因为缺乏训练,并趁机推荐杨洪的才能,英宗于是下诏拜杨洪为游击将军。杨洪所部才五百人,英宗下诏挑选开平、独石的骑兵增补,杨洪再进升为都指挥佥事。当时先朝宿将已尽,杨洪是后起之将,以敢战闻名,为人机警敏捷,善于出奇捣虚,从未受过小挫。杨洪虽为偏校,但朝中大臣都知道他的才能,如果有人诽谤,总有人保护着他,杨洪因此得以施展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