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胤,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肖父,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四川布政使司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工诗文,为明文坛“嘉靖后五子”、“后七子”之一,又与余日德、张九一并称“三甫”,著有《崌崃集》。
张佳胤出生,自幼聪慧机敏,七岁即可日诵书千余言,参加院试中秀才,且名列榜首,深得时任重庆守臣刘绘的器重。参加乡试中举人,登进士第,授滑县令。任内大盗高章假扮缇骑入县署,胁迫张佳胤支付公款,张佳胤面不改色,假装不知底细,给高章写了取款凭据,然后把县署役吏全部召集起来,立即将强盗擒住,由此名声大振。
张佳胤拜会时任顺德府知府的明文坛“后七子”领袖李攀龙,“出其诗为贽,于鳞大善之,与折节讲钧礼然,公益心仪于鳞矣。”二人交游甚欢,甚至“无日开樽不郡楼”。李攀龙亦作《同张滑县登清风楼》记畅游之快。从此,张佳胤与七子派结下不解之缘。期间结识王世贞、宗臣、吴国伦等“后七子”成员,相与酬唱,游处甚欢,张佳胤加入复古同盟社,成为“后七子”之一。
因父丧守制在乡,特意前往泸州拜会杨慎,并结识曾玙、熊过,相与饮酒游赏,并于次年成立诗社“汐社”,结紫房诗会,诗酒唱和。因严嵩父子嫌其不曾主动投靠门下,以风霾考察为由,贬谪张佳胤为陈州同知,迁蒲州知州,期间治理黄河。
至九江,平定安庆兵变,后坐安庆兵变勘狱辞不合,迁南京鸿胪卿,就地转光禄卿。因母丧归故里,复职后巡抚保定、陕西、宣府。宣府,明九边之一,乃防御当时蒙古南下之重镇,张佳胤设计制服塞外桀骜不驯、四处抢劫的头人满五大,修长城万六千九百四十尺,升兵部右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