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奋斗史[清] 68 那些清穿的日子(68)

作者:玄北 分类:都市生活 更新时间:2023-03-04 12:35:20

最新网址:www.yiruan.info “大哥, 这里面的学徒都在后面那个园子里,外面的人是不能够进去。”林洋带着林源走到医学院后方, 一个高高大大的铁门处,指着铁门内几栋隐藏在树木当中的屋檐说。

前段时间他在这里闲转, 就注意到这里的情况, 原想进去,才发现这里除了下学以外,根本不允许人出入。

林源朝身后的人挥了挥手, 很快就有人跑到前面的医院去, 大约过了一刻钟带过来一个人。

“见过林大人。”正是医学院的副院长。

这位副院长原本是阿克敦的手下, 倒是跟林源不是很熟, 上一回这个学院的事情交给了阿克敦, 阿克敦等学院的事理顺之后就派了自己的得力手下过来专管账务方面的事。

“吴忠元?原来是你小子在管这里的事。”林源见到来人顿时笑了笑, 然后拍了一下副院长的肩膀。

吴忠元恭敬的回答, “林大人,是属下, 这里的账务都已经准备妥当,可以随时供您检查。”

“你还是习惯这样板着脸。”林源一脸无趣的道, 然后指着旁边的大门说,“这个先不急,你把大门锁先打开, 我们进里面看看。”

吴忠元痛快的直接从怀里掏出一大把钥匙, 从中选取了一个最大的钥匙插入铜锁中。

只听咔嚓一声, 锁应声开了, 吴忠元退后一步,林源身后自是走出两个人过来将大门推开。

进入大门后,才发现这里跟前面看病的楼就像是隔成了两个世界。这里才更有学堂的气氛。

跨过几个被高大树木隔开的地方,就听见传入耳中的朗朗读书声。读的不是林源心中所想的医书一类,而是四书五经。

“别看我们这里是学医的学堂,但是四书五经也是教的,只是教的没有正规学堂里那么深入。有些学医的学子或许在医学上没有建树,更适合读书,时间一长我们会推荐到别的书院。”吴忠元边走边向他们介绍。

林源点了点头,“这一点很不错,主子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教他们读学会读书,以后转到地方书院上,也算是个比较好的出路。毕竟这里面除了家学渊源的,大部分都是贫穷农家的孩子。”

吴忠元看了林源一眼,觉得整个医学院的情况,他大概都摸清了。

在后面的几个学堂绕了一圈,林源问吴忠元,“这里的夫子都是从哪里请来的?”

吴忠元回答,“是从府城请来的学子,因为主要目的不是考科举,所以请的多是一些家境贫寒的学子。”

“这个很不错,不过要注意,请来的夫子万万不要是酸儒秀才,别的还好,就怕带坏了学生。我们培养的是医学人才,需要脑筋灵活,最怕的就是食古不化。”

吴忠元连连说称是。

一旁的林洋默默的听着,他并没有开口,知道这句话,长兄不仅是对吴忠元说更是在跟他说,毕竟以后接管这里的人是他。

逛完了一圈后,林源提了点意见,然后指着一旁的林洋说,“是我弟弟,小吴这段时间你就带带他,将手上的活都交给他,回头我就教你调回京,还有一些重担要交给你。”

吴忠元喜得忙俯身,“林大人请放心,在下会尽快教会小林大人。”原以为在这个旮旯小地方呆上个几年,涨一涨资历,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升迁的机会,这可把吴忠元喜的不行。看向一旁林洋的目光都带着暖色。

亳州这边发生的事情丝毫没有影响到京城那边。

京城里,这段时间朝廷里动作不断,比如说户部主动跟工厂订购羊毛纺织机。

随后敏宁发现这些羊毛纺织机没有运往蒙古一带,而是先运去了土伯特。

她这才想到,相较于还在掌控之中的蒙古,若隐若离的土伯特那边那情况才算是目前最危机的。

土伯特就是后世的青藏高原,那里也是一大养羊的区域,目前就被朝廷看中,当成了试验地,用来试验羊毛控制地方是否可行。

蒙古那边暂时放到一旁,可是对于敏宁来说,却是重大危机。

原本跟科尔沁那边的长惠郡主合作,这几座工厂用来收羊毛,加工做成羊毛制品。

但是没想到,一开始跟他们合作的几个部落尝到了甜头,羊毛成了主产品,羊肉反而成了副产品。那羊要是一直养着,一年可以剪两次毛,比光卖羊肉要赚钱的多。

大概赚的多了,再加上城里有层出不穷的商品运到蒙古那边,导致许多部落一下子翻身成了富豪,也让更多的部落羡慕。

这几年跟风养羊的越来越多,她们那几座工厂挤压资金收购羊毛,都快负荷不了了。

原本还想指望朝廷跟着开厂帮他们减轻一些负担,没想到朝廷没有朝蒙古出手,而是将目标对准了青藏高原那一块。

敏宁一时间傻了眼,这完全是不按照牌路出牌。

之前积压的羊毛线已经堆积了不少,好在做成羊毛制品返销给蒙古了一部分,敏宁又从银行贷了一笔钱,把这一季的羊毛全都吃下。

这一季的羊毛数额之大真让她有些吃不消,可以想象等春季的时候,会有更多草原牧民选择将羊羔留下,就是为了剪更多的羊毛,到那时收到的羊毛可得比现在还得翻几倍。

这样想着,敏宁觉得时间有些紧迫,得赶紧将现有的毛线转化为商品销往民间,然后引进大量的民间资本一起来吃下那些羊毛。不然光凭着她根本吃不消。

要想将毛线转化成为商品最好的就是做成毛线衣,可是她那手艺平常,只记得平针,对于怎么弄花纹就有捉瞎了。

这样一想,敏宁又将视线对准了报纸。

随后最新一期报纸上出现了一则新闻,第一届织毛线比赛即将举行。

因为时间匆忙,约在十日之后的红水坑公园举行,由京城的百姓自己来打分。不论男女都可参加,赢得最高分的参赛者可获得千两纹银。

这一千两银子巨奖顿时激起普通百姓的狂热,那可是一千两银子,普通百姓家攒一辈子都攒不到的。

很快织毛线比赛瞬间在京城内引起了火爆的话题,民间不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三句都不离这个织毛线比赛。

但是这个织毛线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织布可以了解,这织毛线大部分人却是头一次听说。

不过,很快大家就不必担心了,京城里绝大多数衣铺都摆上了毛线,衣铺里专门有教人用毛线来织衣服的。

有些手艺平凡的只教平针,有些心灵手巧的自己发明了几种针法,全都交了出来。

不管是哪一家,这些衣铺每日都挤满了人,绝大多数都是来学织衣服的。

绝大多数的男人都放弃了发财梦想,将这个汹涌的战场让给了家里的女人。

接下来几天,每一天的气氛都炒得很热,不时有小道消息传出来比的科目。

有些说是考验花纹,有些说比谁织出来的衣服好看,还有的说不比衣服,就看谁用各种各样的羊毛线织出一副画来,总之什么样的小道消息都有。

尽管每次都有这种不靠谱的消息传来,不过却没有影响一些人研究出自己的技法。

不过短短十日时间,整个京城都热闹极了,就算是严寒也浇灭不了京城百姓的热情。

这一次的裁判,是由策划这次比赛的《颜报》编辑来担任。

《颜报》的大名在京城内女人心目中可是潮流的最前沿,基本《颜报》上面推荐的妆容,衣服的搭配,很快就能风靡整个京城,然后传向江南,再传向其他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周边小国。

比如上一回就有一期介绍的是非常漂亮的高跟鞋,这种高跟鞋一出现,女人就发现这种鞋子确实如报纸所说不仅衬得人高,还令小腿笔挺,整个人都非常精神,顿时开始嫌弃起之前的盆底鞋来。

所以《颜报》的编辑还担任裁判,这件事不论是贵族女性还是普通百姓都很认可。

长惠郡主因为时常出入宫廷,和一些后妃比较相熟,没想到这次动静之大,连后妃都被惊动了,纷纷找长惠郡主要裁判的名额。

只要是来要长惠郡主都给了,对于这些后妃怎么出宫,就不是她能过问的了。

紧张的十日,很快就过去了,红水坑公园开始警戒,不允许人随意入场。

等比赛之人报完名后,这些人会分一个个小赛场比赛,然后才允许百姓进入赛场中,每一位百姓都有一张票,这张票可以投给每一个在场的选手,每一组比赛选手获得票数最多的人可晋级。

大概是票太紧张,百姓都很珍惜自己手中的票,不看完整个比赛场,就不敢轻易将自己的票投出去。

初赛一共举行了三天,这三天琉璃厂这一带可以说是最热闹,前一天都是京城里的人来观看比赛,后两天的人是京城附近的县,可以说这一场比赛便宜了,在附近卖吃食的小摊。

顺天府虽然于京城聚集了这么多人如临大敌,可还是加派人手前来维持秩序,甚至借来了八旗营地的营兵。好,在想到后来上万个小摊子,每个小摊子每日收到十文钱的摊位费,这些摊位费就是大笔收入。

这才让顺天府心甘情愿,没有做出赶人的举动。

实际上长惠郡主举办的比赛,顺天府也不敢随意赶人。到时候太后怪罪下来,皇帝肯定会找背黑锅之人。

反正还有一笔意外收入,顺天府乐的派人过来。维持治安这事每年的元宵灯会跟万圣节都干过,顺天府非常有经验。

初赛只是刷掉一部分混水摸鱼的人,大部分人的眼光都很尖锐,只要是手艺好,不吝啬于投上自己的一票。一些织的实在是不堪入目的人才会被淘汰。

毕竟都抱着玩乐的心态,也没有那么紧张,基本上都是看谁顺眼就投谁。

有些人看的时间长了,也学会了怎么织衣服,不由在心里盘算,回头也买上几两毛线回家给家人织上一套毛衣。

这些毛线算一算,虽然比扯布要贵上几分。

可是这毛线织成的衣服非常厚实,还在身上比套上几层衣服还要保暖,这一点非常得人心。

这一套羊毛衣穿上后再配上羽绒服,那是一点都不怕冷了,而且穿着也不臃肿,也不用裹得厚厚实实,连路都走不了了。

初赛之后的比赛是选出前一千名,实在是因为比的人太多了,三天淘汰了七成还留下了一千人。

第二场比赛还是在公园里举行,不过敏宁没有去时间去看,她打算决赛再去。

元宝已经可以满地跑了,稍微一不注意就跑丢了,她就是想去看一看都不行。

听说宜妃特意跟太后和皇上请了假,跑去当了裁判。

敏宁挺羡慕宜妃的,这一位的长子和幼子都没有继位的心思,所以她才能这么洒脱。

就在公园里还在热闹举办比赛的时候,禛贝勒府里敏宁正哄着元宝穿上猫形状的羊毛套衫。

小孩子表达拒绝的方式就是跟敏宁东躲西藏。

敏宁就哄他,“你要是穿上的话,等会儿我让碧影姑姑给你拿糕糕吃。”

敏宁口中的糕糕是用牛奶烤成的糕点,融入了麦香味,又蓬松又软。

不过敏宁怕元宝吃多了蛀牙,每日都有定量。

元宝一听跑动的动作停了停动,好像是在思考一般。

敏宁直接一把将他捞过来,“宝贝,穿上后给你阿玛看看好不好?”手放在他胳膊下挠了几下

元宝缩紧了手臂,咯咯笑出声来,许久后才举起手,“要两块糕糕。”

敏宁将另外三个胖嘟嘟的手指按了下去,满口同意,“好好好。”

帮他穿上外套后,又给他套上梅花爪子一样的小手套,很快一只可爱的小猫咪就出现了。

敏宁捂着胸口,不行了不行了,感觉自己被萌化了。

元宝还在狐疑的看额娘,敏宁连忙板起脸,努力不让自己笑出声来。

小元宝一向比旁的孩子要聪明,也很会看大人的眼色,而且主意也大。

周岁之前还挺爱笑,周岁之后,也不知道是不是跟四爷呆的时间长了,整个人开始学四爷板着脸。

敏宁只要有时间都要将他逗笑,还帮他穿上一些可爱的衣服,让他想板都板不起来。

要不敏宁亲眼见到儿子从一面白纸长成这样,还以为儿子跟她一样被人给穿了,换了芯。

敏宁不认为自己穿越是错,毕竟穿越过来时原身已经奄奄一息。要不是她顽强挺过来,这个身体肯定也逃不脱一死。

但要是自己的儿子被人给换了芯,她肯定受不了。

小元宝的异样,让敏宁知道这个孩子只是比平常的孩子聪明,察言观色的厉害。对于怎么教这种比普通人更聪明的孩子,敏宁并没有经验。只能尽量如同对待小大人一样对待他。

晚上,四爷过来。

前一次户部的事情他做得好,受到了皇帝的奖励。这一回又上报了跟蒙古经商的事,皇帝后来派人去蒙古那边看了,就将这件事搁置了。

反而对土伯尔采用这些动作,土伯尔好像出了点问题,拉藏汗与第巴桑结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锐。

眼下有了你死我活的势头,极容易导致土伯尔叛乱。

毕竟蒙古对于大清来说稳当的很,反而不如土伯尔危险程度更高,那一块如今都靠朝廷册封**喇嘛来加强联系。

若是经商的手段可以将土伯尔控制在手里,朝廷竟然愿意。至于蒙古那边,就让商人先躺躺雷。若真办成,朝廷不介意坐享渔翁之利,若惹怒了蒙古那边,直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完全可以将这件事搪塞过去。

也是敏宁明白了朝廷的意思,知道朝廷不会轻易出手,所以才会大量引入民间资本,帮她控制住局势。

“爷,跟外札萨克蒙古开的互市地点定下了吗?”如今靠近承德一带的内札萨克蒙古都享受到羊毛带来的红利,而另一部分外札萨克蒙古距离京师太远,自然抗议。

敏宁就打算在内外札萨克蒙古中间设立一个专门的互市地点用来建立工厂,就地收集羊毛,大清的商人也可以将物品运过去。

四爷点了点头,“汗阿玛已经同意了,不过这互市的税,朝廷要收一半。”

建立互市地点,可以更加牢固的掌控外札萨克蒙古,皇帝自然愿意。更何况还会有大批的税收纳入户部,对于如今国库已经出现赤字的朝廷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更何况建立互市不需要出钱,朝廷只要派一千个士兵过去维持一下继续就可,怎么上来说,对于朝廷都是一件好事。

一下子要一半的税,敏宁觉得皇帝胃口太大了,什么都不付出就要那么多的税,这一年可是几十万上百万的税收。

不过还是点了点头,“只是这一半的税等五年后再收,还有一部分是要交给附近的几个大部落。”就怕皇帝不要,等一下来岁之后就会尝到商业税的好处,学一学她是怎么收税的。要是真在大清推广开,如今的朝廷户部也不会动不动就喊没钱。

照她看,这朝廷做官的就没一个人懂经济,不懂经济怎么能有一个国家国力蒸蒸日上?

这些在大清推广开之前得有个先提条件,就得废除人头税,继续明朝的摊丁入亩。

这个先暂时不提,听到可以办互市后,敏宁立刻盘算开了,决定将得力助手林源叫回来,立马去办此事。

开互市可是一件大事,要是办的好,以后会源源不断的有银子收到口袋中。

“这个可以,前三年肯定是要来建设互市,也没指望有税可以收。”前三年要见互市,能有收益最起码得五年后,这也是朝廷内阁一致认为的。

敏宁却心想,这可不一定,真是小看了后世的房地产,弄不好可以从中再大赚一笔。

“阿玛!”大概是听到四爷的说话声,元宝穿着一身小猫装,脸上还满是糕点渣,手里挥着一只小银叉,脚步不稳的穿过的帘子跑了出来。

四爷听到声音,往旁边一看,就看到自己那胖嘟嘟的儿子。

看到儿子这身装扮,四爷颇有些怀念,小时候养过一条狗,也曾经这样给小狗打扮过。

不对,安佳氏这是把爷的儿子当成小狗来打扮了?四爷的利眼瞬间扫向敏宁。

把敏宁看的一脸莫名其妙,这人又怎么了?

“阿玛!”元宝磕磕绊绊的跑过来,一把抱住四爷的腿,昂着头眼巴巴的看着四爷。

四爷低头看他。

小人儿伸手,嘴里吐出一个字,“抱!”

四爷碍着规矩,不怎么抱儿子,然而却每每在这个小人儿身上破了功,不像他的两个哥哥一样,在他面前不是大气不敢出,非常守规矩。

这个小人儿就像生了一双剔透的眼,往往能透了四爷冷面外表真实表情,张着一双无辜的眼睛,令四爷每次都退步妥协。

无奈的将小儿子抱起来,四爷抱着他转向旁边在侧厢房,敏宁则叫人去准备晚膳。

“弘昀的病如何了?”自第一场雪后,二阿哥弘昀就又不小心生病了,敏宁拘着元宝不让他出门,就怕也感染上。

四爷脸色有些沉重,“弘昀身体不大好,这一年来时常生病,你让元宝远这些。”李氏怀着身孕,就忽略了弘昀的照顾,要不是如此,奶嬷嬷也不会疏忽,将窗户开了一整夜都没人发现。

还不就是因为上面粗心,下面奴才也没放在心上吗?

太医私下里跟四爷说,弘昀在胎里时就没有养好,出生后要是小心调养,还是可以顺利长大,但是相较于三阿哥,二阿哥的身体还是太差了。私下里常常被拘着,到三岁才开始学走路,这才稍不注意就会生病,不像三阿哥一样身体强壮,还让四爷心里有个底,这个孩子很可能养不住。

四爷不是不难过,但是他的难过如同都跟当年的弘昐一样被埋藏。

这个孩子这些年来瘦瘦弱弱,平日里就算是去看他,也是被奶嬷嬷抱着,四爷心里早就有了想法。

如今听到这个消息,他心里只是稍稍有些难过,倒也不那么真伤心。

毕竟相处的时间不长。

相较于对小儿子投入的心血,二阿哥四爷最多只是关心关心,没敢投入真感情。

李氏虽然肚子厉害,可生出来的孩子太病弱,四爷已经吸收到弘昐的教训,他真的怕了,怕再一次感受到那种肝肠寸断的感受,所以一开始就没有抱着期待。

而且四爷也有些厌了李氏,没怀孕时将孩子看得紧紧的,这一有孕就将心思投入到这一胎当中,明知道弘昀身体不好,需要加派人时刻看守,可还是只将弘昀扔给奶嬷嬷来带,如今出了事,只会对着他哭诉。

敏宁一听,也没敢继续说下去。

即使她手下有一家医院,这家医院或许能够挽救弘昀一命,但是敏宁却不敢说出来。

这家医院如今还是一点星火,正需要呵护的时候,她不敢直接将它推到当权者面前。

要是能救弘昀一命还好,可要写弘昀的命运仍然按照历史那样逃不过一死,那么对于这家医院来说就是覆巢无完卵。

医院的出现,对于整个大清来说,意义非凡,可以加快整个医疗的改革,医学的进化。一些不治之症,可以尽快克制。

这是大功德之举,敏宁不敢随意拿来满足自己的一己之私。

可对于弘昀会死这一命运,敏宁又有些过意不去。

“爷,我在徽州那一地带开了一家学堂,专门教授学子学医,弘昀这身体不好,未必没有被困在后院的原因。要不也派人将他送去治疗一下。”

四爷摇头,“弘昀的事情你就别管了,李氏绝对不会同意的。”要是治得好还好说,可要是治不好,按照李氏那个劲头很容易迁怒到安佳氏头上。

何况李氏现在怀的孕,府里的人多多少少都得让着她,四爷也懒得让安佳氏贴上去。

更何况太医都说弘昀很难养大,他也不愿意她来冒这个险。

听到四爷这么一说,也不知道为何敏仪心里松了一口气,随即又在心里唾弃自己,骂自己自私。

织毛线比赛还没有落幕,京城里已经刮起了一场穿毛衣的风气,不管是平凡百姓家,还是贵族小姐家,人人都拿着几根竹签学着织毛衣。

有些觉得毛衣织着困难,就织起了没有难度的围巾,清风阁主打起手套、帽子围巾,以及各种用毛线织成的衣服。

那只露出半截手指,又不妨碍平日里做活的手套立即受到了欢迎,有些心思巧的就给家里人也做了这种手套。

手套、围巾、帽子这三样,反而比衣服更快流行起来,《颜报》上这几期专门讲述,手套、围巾、帽子的搭配。

那围巾的各种各样计划更是引起了不少少女的注意,就连宫里原来那些动物皮毛的围脖都不用了,改用成围巾。

毛线围巾,下面还搭着一些毛茸茸的小球,可爱的造型,顿时让每一个女人的少女心都爆棚。

年前给皇太后祝寿,敏宁前往皇宫时都发现不仅众妃子,就连皇太后都改用围巾,围巾的两端毛线系着马儿造型的羊毛毡成的手套,手可以随时放入手套里。

敏宁觉得自己好像身处在现代,有种改变整个世界的感觉。

如今的大清越来越像现代,若是忽略每个人的发型,只呆在屋里还真的就如同在现代时没什么区别。

李氏这一怀孕,以前跟敏宁联盟的事立即不提了,就连投入出海的银子都收了回来。

碧影在背后暗骂了几句小人,不过敏宁却无所谓,这段时间李氏确实帮她挡了不少麻烦,这些银子就当是给她的报酬好了。

她现在开始烦恼碧影的婚事,这丫头可是敏宁年龄还要大上两岁,如今敏宁的都二十了,儿子也有了,可这丫头还是没想过婚事是事。

之前也让四爷帮忙介绍过,可那几个门人这丫头一个都没有看上,让敏宁也是伤透了脑筋。

只得多教给她一些事,让她出门去办。只希望在外面见的人多了,能看上合心意的。

前些年受到墨玉的背叛,敏宁身边一直只有碧影侍候,忽略了她个人的终身大事。可这下不行了,再将她留在身边,就是耽误她。

所以这几个月她可以开始寻摸人,先放在碧影手下□□着,等□□好后再提上来。

碧影大概是明白了敏宁的心思,却当作不知,只能寄希望能过一天是一天。

敏宁开始扒拉手下的人,手下也有资助一些学子,既然碧影的愿望是将来做诰命夫人。

那么夫家势必要走上官途,除了四爷手下的门人,那只能从学子中间走。

敏宁有连忙资助了几个京中的学堂,专门让碧影去处理,在学堂中总能够碰到那些学子。

就在敏宁为碧影的婚姻大事操碎了心的时候,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是羊毛大赛总算落下了帷幕。

那中奖的头十名当中,除了女人以外竟然还参杂了一个男人,倒是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说起来这个男人在京城也挺有名,是京城有名的一个花旦,特别是反串《二进宫》的李艳妃,比女人还妖媚。

没想到这次在织毛衣大赛当中还拔得前筹,真是太出人意料了。

颁发奖金的时候,那大桌子上只有一个盘子用红布头盖着,没人能看清里面到底有没有银子。

许多人觉得这是个噱头,很有可能因此根本就不会兑付,还有一些人觉得《颜报》家大业大,哪里会短缺这几千两银子?

是得几千两,除了头名能独得一千两以外,第二名八百两,第三名五百两,第四名三百两,第五名二百两。第六名到第十名各一百两,这算一算不得好几千两?

可这么多银子要堆出来,还真是太显眼。

敏宁就给出了一个主意,全都给不记名的银票,拿着定额的银票可以到银行换去。

当然,要是不愿意,怕不记名的银票会被人抢走,可以直接在现场银行工作人员那里转到自己户头上。

敲锣打鼓之后,公园内原本嘈杂的声音慢慢小了下来,长惠郡主领着一个看起来高贵的妇人一同上了台。

敏宁抱着儿子坐在远处一个亭子里,亭子四周都被封住,下方烧起了地暖,她拿起手边的望远镜对着高台望过去,忍不住倒抽一口气。

宜、宜妃,怎么还在场?她之前不是已经回宫了吗?

宜妃毕竟是后宫妃子,哪里能够经常出宫,之前禀告皇太后跟皇帝之后,才能得到两日出宫的机会。

没想到这一日最终颁奖的机会,她又跟着来了。

这样一想,敏宁心里就有了不好的念头,这皇室可是有凑热闹的习惯。

果然,她拿着望远镜又四处望了望,在那台子旁边的一个帐子里,那门口坐着的一排不就是宫里的娘娘吗?数一数,除了生病的太子妃以外,后宫几位有数的嫔妃都来了!

所以,这是集体出游吗?

不过转念一想,这些妃子已经在宫里呆了几十年,也不用在乎那些男女大防,相比那些年轻的妃子,自然更随性一些。

好不容易京城里出了一项盛事,在经过宜妃那一宣传,肯定有不少人跟着心动,想要出来见识一下。

大概这才是嫔妃集体出游的原因之一!

敏宁又拿着望远镜不经意的往旁边一扫,顿时倒抽了一口气。

那站在人群乐呵呵的不正是那位万岁爷吗?怎么把这位也引了出来?敏宁又拿着望远镜往皇帝身边看,果然穿着便服的四爷就站在皇帝旁边正一脸严肃的扫着四周,就像是在警戒一样。

坏菜了,敏宁真没有想到,一下子来了那么多重要的人,这要是混进了一些反武动份子该怎么办?

当今敏宁连忙喊来了人。

阿林很快跑过来。

敏宁催促他,“快点,再让顺天府多派一些人,便衣在人群中巡视,若是稍稍有不对劲的人悄悄拿下。回头抓错了,大不了多补贴点银子。”

阿林知道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也不再问快速的跑去找顺天府接头的人。

顺天府也收到了暗卫的告知,天子在场,正在加紧调派人手将公园拦住,这时候听到阿林的消息,顿时醒悟过来。又安排一些武艺高强的衙役,换上便衣在园子内四处巡逻。

只要有不对劲的人,就将人拿下,务必不要扰了贵人出行。 166阅读网

最新网址:www.yiruan.info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加载内容←
如若多次刷新还无法显示内容,请点反馈按钮报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