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铎领军赶到海州卫附近时,就追上了阿济格率领的兵马。此时虽已近黄昏,但天还亮得很。
多铎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看到阿济格的军队没有继续行军,而是早早地在扎营。他很是生气,忙跑过去找阿济格。
不知道阿济格是不是不想见多铎,多铎找了半天才在营地最里面找到他。
“大汗有令,速回盛京歼灭那些明军,你为何在此墨迹,天色这么亮就扎营,难道不怕大汗说你延误军机么?”
多铎一见面就劈头盖脑地质问,如果外人看到,根本就不可能想到这两人还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阿济格用那种你算老几的眼神看着这个弟弟,过了一会才反问道:“这都过去几天了,明军就没长脚,就在盛京等你去杀?”
多铎一愣,他倒是没考虑过这点,一心只想着早点赶到盛京。而且多尔衮也暗自吩咐过他,让他最好第一个赶去盛京。
因为多尔衮猜测,皇太极不派自己或者济尔哈朗先去救援,就是怕先去之人解救了族人,打败或者消灭了明军,从而得到族人的感激和认同,会对皇太极的威望造成可能的威胁。
而多铎年纪太小,阿济格是有名的有勇无谋,因此相对来说,皇太极派这两人为先锋更为放心点。
阿济格看到多铎的样子,就又说话了:“我已收到盛京军情,大哥殉国了…”
“什么,大哥死了?”多铎一听阿济格的话,大惊失色道。
以前阿敏死时,多铎最多是对明军感到愤怒,却没有什么惋惜,但代善却不一样。
因为代善是他们的亲兄弟,自从代善没了争夺汗位之心之后,作为大哥,对他们这些兄弟都还不错。
多铎的眼睛一下变得红起来,从来都是大金欺负明军,压着明军打。明军的什么参将、副将甚至总兵级别的也屡屡被大金擒杀,什么时候变成大金的高级别首领接二连三地殉国了?
这时,阿济格又说道:“据报,那些明军又在辽阳地区出现,正四处烧粮,扫荡城镇,非常之嚣张。这里离辽阳并不远,而我军乃是星夜兼程而来,因此我才早早扎营,让手下的奴才们有个恢复体力的机会…”
“呸,懦夫!”多铎没等阿济格解释完,就打断了他的话,还鄙视地盯了他一眼,转头就走。
“哐当”声不绝,乃是阿济格的手下见主子受辱,纷纷拔刀准备拦下多铎,讨个说法。
但多铎仿佛没有听见身后的拔刀声,头也不回,仍然大步走回自己的军队。
阿济格一伸手,拦住了手下的奴才,他冷冷地看着多铎的背影说道:“不知天高地厚,就让他去撞得头破血流好了!”
等多铎的大军重新开拔,阿济格才对手下吩咐道:“把那信使送去大汗那里。”
他原本还犹豫要不要告诉多铎全部军情,提醒他注意明军中那恐怖的存在。没想多铎依旧不把他当亲哥看,甚至一个好脸色都没,还当面质问他,打断他说话。这么一来,阿济格的心里便没有丝毫负担了。
原来那信使告知阿济格有关盛京城破的具体消息,以及明军的后续情况。
当阿济格得知盛京原来是被一队穿得稀奇古怪地明军,用火器攻破的时候,他就马上想起了当初那支在峡谷让他的旗蒙受巨大损失的明军火器部队。
当时他离得近,看得清清楚楚,峡谷上的那支明军就是穿着稀奇古怪的军服。
阿济格近距离体验了一把明军火器部队的威力,因此心中早已有了一种恐惧感,那种程度的火器威力,根本就不是血肉之躯能抗衡的。
阿济格是有勇无谋,却不是愣头青。现在多铎一头先撞了上去,替他当开路先锋去探路,让他暗自心喜。
阿济格决定和多铎保持半天的路程,要有好处能迅速去分一杯羹,有危险的话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第二天早上,阿济格做到了后世打工仔所梦想的事情,睡觉睡到自然醒。
他出帐一看,发现竟然是个阴天。会不会下雨他不知道,但白天赶路至少不会那么热了。
在将近中午时分,阿济格觉得距离多铎已差不多远的时候,就准备开拔。可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又有信使前来。
不过这个信使不是来自辽阳那个方向,阿济格看信使那慌乱的神情,心中“嘎噔”一下,别是又有什么事情吧?
他急忙问情况,才知道原来明军竟然有四、五万人之多,现在正在前往丹东的途中。
阿济格有点不相信,再次确认道:“真有四、五万明军之多,别是害怕而虚报了吧?”
“贝勒爷,奴才就是有千个胆也不敢谎报军情。明军行军途径之地的寨堡都说的是这个数,绝不会有假!”那个信使连忙辩解道。
阿济格一听,便动起脑筋来了。这不是他所擅长的,但现在他又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只能自己琢磨了。
从得到的军情看,明军主力显然已经逃走了。那些在辽阳地区的明军应该是偏师,吸引大金援军的注意而已。也就是说,盛京城的财富肯定是被那明军主力给带走了。
一想起这个,阿济格的眼睛就红了,脑袋中就只剩下金银珠宝。要知道盛京中的财富,这都是大金历年从明国身上抢来的。阿济格作为八大贝勒之一,具体的数目他都是有份知道的。
一想起大金的财富好不容易积赚到现在,却最终便宜了登莱明军,阿济格就燥了。难不成这么多年,就白忙活了?
他想都没想,当即对那信使说道:“大汗正在后面,你去禀告大汗,多铎已追往辽阳,我去追明军主力。”
说完之后,他便命令军队掉头,往明军主力所在方向追了下去。
信使没想到阿济格竟然说追就追,一点都不怕明军有四、五万人之多,不由暗自佩服。
当下他也不敢怠慢,重新拾起精神,往宁锦方向快马加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