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本来在村里就不怎么讨人喜欢,这次蹦出来,得罪的人更多了。
毕竟村子里沾亲带故的,哪怕只有几家和知青结了婚,剩下好多家也和这家有亲戚关系。
亲戚这种生物里,爱管闲事的就很多。
甚至有些家庭一开始并没想着把知青扣在村里不让走,结果好事的亲戚跑知青离开后就会抛弃伴侣和孩子,最后闹得人家家宅不宁。
这种人比当事人还积极,遇到扶苏脸色臭得好像他们才是和知青领了证的。
不可否认有些知青确实会抛弃在农村的家,但一杆子打死实在没必要。
面对某些人私下里跑来谴责。
扶苏只反问了几句:
“既然信不过知青的人品,之前为什么还要结婚呢?是觊觎人家家里的条件,还是觊觎人家的美貌才华?”
那人被堵得哑口无言。
扶苏意味深长地丢下一句:
“想走的人你是留不住的,难道你也想和钱家一样被杀全家威胁?”
那人:……
确实,如果闹得太过分,鱼死网破了,知青拖着他们一起死怎么办?
虽然敢豁出去的不多,但这种事情都是说不准的。
一个月的复习时间非常紧张,何况临考之前还要做一些准备。比如提前去看考场,提前买好笔,提前决定要不要在考场周围的招待所定个房间居住。
这些事情做起来必然会浪费知青们复习的时间。
秦河村的知青最幸运的点在于,他们不用花心思去弄复习资料了。
临时得知可以参加高考,书本基本是弄不到的。除非保留了以前的书本、而且还带下乡来了,不然就得去县城淘换。
可是这个时候再去淘换,哪里还淘换得到呢?
所幸孙秀秀他们早有准备。
大家互相借着书看,倒也勉强够用了。这就省下了去弄书的时间,大大提升了复习效率。
扶苏这一个月忙前忙后就没闲着。
有知青拜托他帮忙去邮局递信,想让家里把他以前存着的书本都记过来。
哪怕不一定能赶上这次高考,可万一他考得不好呢?这样下一次考试前他就能有自己的书复习了。
还有的人想问家里要点钱票的。
以后他们肯定得专心复习,村里的活就会干得少了,要空出时间来学习。本来赚的工分就只够勉强吃饱,干得少了更吃不饱饭了,就得家里支援。
何况回头他们考上大学后,去报道时的路费食宿花用也得有,总不能身无分文地离开吧?
提起这个,扶苏就安慰他们:
“村里的工分也能算钱的,等你们离开村子的时候,大队会把工分结算成钱给你们。”
等去了大学,就有助学金了。
这年头考上大学后不仅不用交钱上大学,还有补贴能拿,所以不会给家庭增加负担。今年高考的报名费也非常便宜,只收五毛钱。
等去了学校,可以直接住宿
舍,
这样就省了在外的住宿费,
所以准备好路费和路上的伙食即可。
扶苏想到什么,
又说道:
“你们要是信得过我,
考场我带几个人去帮你们看。”
知青们连连点头:
“麻烦你了!”
商蔓提醒他们:
“你们最近吃饭就别自己开火了,做饭费时间。粮食交到我这边,我帮你们做了,你们考完帮我家做点活抵债就成。”
贾南风扫了一眼天真单纯的知青们,顿了顿,还是说道:
“结了婚的也来我们这里吃吧。”
刚准备说自家有人做饭的几个已婚知青表情一变,听懂了她的言外之意。
贾南风幽幽地说:
“要是吃坏了肚子,考试可就没法考了。”
一瞬间,所有人毛骨悚然。
一个月后,知青们疲惫地从高考考场里走出来。这是最后一场了,考完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村里特意派了牛车过来接送他们。
他们村比较幸运,县里就有考场,而且村里报名的人都被分到了县里这个考场。这样每天来回哪怕走路也就一个小时,有牛车坐会更快。
最近地里没什么活,牛车反正也空着,拿出来跟知青们结个善缘也不错。
知青们心里还是很感动的。
有牛车代步,他们就可以坐在车上继续抓紧时间复习了。不像走路,走路还得自己看路。
扶苏拿出温热的窝窝头:
“给,吃点垫垫肚子。”
刚考完一个个看起来都饿得够呛,估计考试挺费能量的。
这次的考试,秦家好几个人都参加了。
他们之前就在家复习过,自学也学得非常快。偶尔扶苏会指点一二,他毕竟曾经在现代位面当过顶尖学霸。
但是扶苏死活不肯去考试。
扶苏对于去大学深造毫无兴趣。
读过一回博士后,感兴趣的学科他已经深造过了。剩下的他兴趣不大,哪怕他爹答应了会陪他去他上学的城市。
秦家人能参加高考,还是得益于家里人都有高中毕业证。这次的高考虽然条件放宽了,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的,至少得是高中生才能报名。
将闾清婉和荣禄年纪没到,就没参加。
回去的路上,知青们脸上终于有了点笑容。
众人聊起八卦来。
商蔓去打听了不少消息:
“我听说今年好几百万人参加考试。”
知青们顿时有些担忧:
“这么多人参加?那要录取多少人?会不会录取率很低?”
这个就不知道了。
扶苏稍稍算了一下:
“至少要录取二三十万吧。”
大家齐齐看向他,问他怎么知道的。
扶苏笑了笑:
“打听一下有多少学校招生,然后大概都招多少人,乘一下就知道了。”
虽然这么得到的数据偏差可能会有点大,不过至少让众人心里有
了点底。
几百万人里选几十万()?(),
这么一看录取率还是挺高的。
两位女主也跟来看热闹了。
虽然她俩不参加()?(),
但这些天她们帮着忙前忙后()?(),
提供了不少助力。看到商蔓去各地打探消息?[(.)]???@?@??()?(),
她们就也四散开去。
回来之后就假装消息真是打听来的,借机分享给众人。
孙秀秀说:
“好像是五百多万人,不到六百万,录取二十多万。”
孙秀秀记得比例是21比1,5%不到,而且这是包含大专学院的,不然更少。
对比后世动辄百分之二三十起的录取率,确实很不够看。但这年头哪怕是大专,含金量也很高,所以没有可比性。
明年六百万人考试,录取四十万,比例会稍微高一些。
知青们可不觉得这个录取比例小。
只是二十取一而已,比起以往毫无希望的回城路,不知道要好上多少。而且考上之后,毕业就包分配,以后都不用发愁了。
正说着,不远处传来嚎哭声。
有知青鼻头一酸,感同身受:
“是不是因为没考好?”
商蔓过去问了一下,回来后脸色非常难看:
“考到一半就因为拉肚子不得不提前结束考试了。”
众人顿时沉默了。
居然真有人因为吃坏肚子耽误了考试,虽然不知道是被害了还是不小心,但这也足够让得知消息的众人提起警惕。
商蔓有些无奈:
“虽然这个月我们去周围不少村子悄悄提醒了那些知青小心食物,但村子太多了,总有没提醒到的。”
曲小梅安慰道:
“没事,明年还有机会。这次回去之后类似的事情应该会宣扬出来,以后就不会再有人中招了。”
知青们只能点点头,往好处想了。
其实消息到底能不能让所有人都听见是说不好的,他们想着回头就努力帮忙宣扬宣扬,能救一个是一个。
扶苏眼眸一转,提起另一件事:
“其实,考完也不是就没问题了。毕竟录取通知书容易被损坏,也容易被藏匿。如今消息不发达,千里外的大学哪里知道拿着通知书来报道的是不是本人?”
孙秀秀正愁没法提醒这个呢,闻言连忙点头附和。
“没错!虽然会查姓名,但是改名也不是多难的操作,对吧?”
知青们:……
只是一场高考,居然能有这么多猫腻。
知青们顿时感觉到了自己有多幸运,来的是秦河大队。要是换一个风气不太好的大队,真不敢想象日子要怎么过。
回到村子里后,扶苏就去找了他爹。
秦政见儿子回来,问道:
“又去外头散播谣言了?”
扶苏据理力争:
“我只是把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说出去而已,算什么散播谣言?”
秦政微微摇了摇头:
“最近好些村子里热闹得紧,里头有一大半是你挑拨的。”打舆论战是某位太子的强项了。()?()
所以他在高考消息传来之后没多久,就凭借关系网把事情宣扬了出去。
?无字惊鸿提醒您《大秦地府日常》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
有些闭塞的村子和外头少有联络,只有大队长他们接到了电话。村里连个收音机都没有,知青如果不进城根本不晓得这件事。()?()
就算进城也不一定晓得,毕竟也不会有人天天站在城里每个街道反复说“高考恢复了”。()?()
所以他们想瞒着,还真有可能瞒住。
毕竟也不能指望所有大队长都是大公无私的,有好人就肯定有不那么好的。
扶苏找人把消息一传,这些村子就闹开了。知青发现大队长故意隐瞒消息,怎么可能忍气吞声?
可惜这种事宣扬出去,本地人也不一定会觉得大队长做错了,许多人就是帮亲不帮理的。
扶苏折腾了这一遭还不算。
他后续又把什么“故意让知青吃坏肚子不能好好复习”这种说辞放了出去,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讲某某村真的发生过这件事,不要以为是危言耸听。
其实压根没发生。
反正别人也不一定知道周围所有村子的名字,随便编个不存在的村子,听八卦的人也不会细究。
这种“真实”的八卦传得很快的。
类似的操作扶苏一个月里折腾了不少回,十里八乡都听到了风声。
秦政问道:
“接下来是不是就要传撕毁藏匿录取通知书和顶替上学的故事了?”
扶苏点头:
“当然。”
秦政提醒他:
“光本地人警醒是没用的。”
扶苏对此也很为难:
“其实我想过写成文章投报,但是不确定能不能过审。万一他们觉得这种事情宣扬出去不利于安稳,说不得就不刊登了。”
秦政思索片刻:
“阴嫚他们肯定能考上,等他们去学校后让他们跟校里的教授谈一谈。”
只要阴嫚找到教授,说了他们镇子这边差点酿出过顶替上学的事情,教授应该就会重视。再报告给校领导,各大高校肯定会互相通知,然后一起进行探查。
这种检查其实也不难,先让入学的新生来个摸底考试,筛出一波滥竽充数的。再派人去打听各地公安最近有没有办姓名修改的业务,对照一下录取考生姓名。
毕竟有些考生只是棋差一着没考上,这才顶替别人。哪怕摸底考试,也没法把他们筛出来,还得查姓名。
双管齐下,至少能抓出九成的顶替者。
扶苏想了想:
“也行,晚几个月真相大白,总比一直被掩埋要好。”
晚几个月的话,这批学生估计得跟新一届的考生一起入学了。
秦政其实有趁着开会提醒过其他村的支书,秦柱也给各村的大队长传过话。但是他们无法保证这些人回去之后会转达给知青,好在大部分人都是公正善良的。
所以录取通知书陆续送来的时候,他们这一片出事的倒是不多。
通知书寄来
的时间有早有晚。
早的很快就拿到了()?(),
晚的一个多月还没音讯。
秦家几个倒是很早就收到了。
因为知道父亲要去南方两省的关系()?(),
他们干脆报考了南方的学校。
他们不像扶苏那次是从小学习的◤[(.)]◤?◤#?#?◤()?(),
半路进学能考上大学就不错了()?(),
本来也去不了首都那边极好的院校。
所以干脆也报考去南方了。
今年施行的是先填报志愿再考试,考前他们摸不准自己能考多少分。保险起见填了个觉得稳妥的学校,实在不行还能换个学校读研。
反正这年头的学校基本都是认真学的,何况扶胥几个也没打算往科研的方向走,对师资力量的要求没那么高。
商蔓问起扶苏他们要去哪个城市:
“我好像听说你家里人报了厦门的学校?”
扶苏点头:
“厦门应该是试点城市。”
而且厦门还有个厦门大学很不错。
万一回头扶胥他们想在学业上深造,可以试试去考厦门大学的研究生。
商蔓想了想:
“那我也去厦门。”
她一个姑娘家单独出门,哪怕说动了村长帮她给章邯几人也开介绍信随行,村里人估计还是会觉得不太安全。
但是跟支书他们一起走就不一样了。
正好有知青从县里回漏了嘴,他们也不好多提厦门的事情。
那知青回来就直奔商蔓家:
“孙同志和曲同志在吗?咦,秦同志你也在啊!正好,我有事和你们说!”
女主很快从里屋出来:
“什么事?”
那个知青一脸惋惜:
“你们三个怎么不去参加考试?我刚刚打听到一个消息,说是这次录取的时候会优先录取表现好的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和农业科技积极分子!你们要是去参加考试了,只要成绩稍微好点,肯定能上重点大学!”
他也是才知道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有这样的招生偏向。
这一年多来,他们三个捣鼓了不少新的农业技术。虽然都是比较粗浅的那种,但上头还是给了表彰的。
比方说之前提到的滴灌技术,本位面可能是为了给女主表现机会,所以引进时比历史上晚了一些。
于是他们的滴灌技术报上去以后,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及时雨。他们正在商量从国外引进技术的事情呢,这下子可以节省一笔开支了。
有女主光环帮忙,再加上女主哪怕不太清楚滴灌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可好歹也是二十一世纪来的,改良出的滴灌方式确实比国外的不差什么。
不然只是最粗浅的技术的话,国家还是要继续找外国学习。
除了滴灌,女主还提供了不少其他方向的改进。
其实很多都是概念性的东西。
比如女主随口提到:
“好像可以研究植物每个生长阶段需要用到的
是太阳光中的哪一部分光,然后针对性地给它们提供当时需要的光,这样就能提升生长效率。”
二十一世纪的植物工厂就有利用这个技术将产量和成熟速度做到飞跃性提升的成熟案例,据说已经投产了。
就是成本有点高,咳。
现阶段的国家当然是没那个资金搞这些的,如今大棚种植都还没彻底推广呢。
不过有些概念提前拿出来,总归能加快发展速度。知青就觉得他们三个很适合去农大给教授打辅助,多提供一些新点子。
孙秀秀尴尬一笑:
“但是……但是我估计连最低分数线都考不上……”
人家总不能破格录取她个学渣吧?
曲小梅也移开了目光:
“虽然我们考不上大学,不过我们以后有机会了可以去农学院周围定居。到时候想办法结交几个信得过的教授,把我们的点子分享给他们。”
知青叹了口气:
“你们啊,好好学的话怎么可能至于考不上?就是不爱学习!”
他恨铁不成钢。
说着还瞪了眼一言不发的扶苏。
扶苏:?
扶苏虚心求教:
“你瞪我干什么?”
知青最生气的就是他不参加考试:
“我听说你都能给家里人辅导功课了,结果你不去考,像话吗?”
他看扶苏的眼神跟看非要往火坑里跳的失足少女也没什么区别。
扶苏:……
扶苏心道又是家里哪个小兔崽子出门泄密的?真是净给他添乱。
扶苏只好扯了个借口:
“没办法,我偏科。你别看我好像有些东西学得很好,但是别的科目真不行。”
正好家里人需要他指点的都是数学这种偏理科的学科,扶苏就理直气壮地说他只擅长理科,语文政治学得特别差。
77年高考也分了文理科考试,其中政治、语文和数学是必考,文科还要考史地,理科则要考理化。
扶苏张口就是“政治语文都不行”,一下子就把人堵回去了。
文理选哪头都不成。
知青气呼呼地离开了,不想和扶苏这家伙说话,气人。
孙秀秀惊讶地看着扶苏:
“我觉得你语文应该不差吧?”
一个人有没有文学素养,看他们的言行谈吐是可以看出来的。
这年头还有很多实实在在没上过学的人,不像后世不识字的人都少见了。来自后世的孙秀秀在村里转一圈,就能很明显地区分出谁读过书谁没有。
反正她看扶苏,觉得这应该是个学霸。
扶苏冲她眨了眨眼:
“但是我不想再吃学习的苦了,我这个人奸懒馋滑的,只想舒服躺着。”
孙秀秀秒懂:
“我懂你!同道中人啊!”
虽然知道不上大学不太好,可即便她能考上大学,她确实也是真的不想考了,骂她没出息她也认了。
反正她就觉得,世界上应该挺多像她这样大学毕业之后宁愿死也不想再上一回学的人。
何况,多少知青指望着通过这次考试改变命运?她既然没那么想念书,何必再去和别人争夺这难得的机会呢?
对她这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人生节点。
商蔓则狐疑地看着扶苏:
“你老实交代,其实你是文科生吧??()???$?$??()?()”
扶苏露出一个无辜的微笑。
是的,他全家都是文科生来着。文科是他家的强项,理科才是苦手。
不过文科生的身份也不影响扶苏当初进入金融专业深造,因为经管学院的部分专业并不只招理科生。
就是管招生的老师非常怨念,不懂他为什么文科成绩那么好,非要去学金融。学金融那你当初怎么不挑理科啊,真是浪费她感情。
扶苏:可能因为我物理化学学得烂吧。
金融只要数学成绩好不就行了?
孙秀秀也没去管扶苏到底是文科大拿还是理科大拿,她只在纠结一件事。
孙秀秀叹气:
“距离经济开放还要好久。()?()”
现在是77年末,78年改革开放,但是当时没有进行经济开放。
是五月份先解放思想的,也就是教科书上出了名的那篇讲述真理和实践关系的文章发表。
然后是十一月份小岗村村民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十二月份,会议就召开了。
次年批准了粤闽两省的经济特区试点。
也就是说,最快他们可以在79年年初就去厦门响应政策,距离现在还有一年的时间,也可能更长一些。
毕竟她也不记得厦门开放是几月份。
孙秀秀甚至都不能直接说79年就可以开放,她还得含糊其辞说是“要等好久()?()”
一想到还要在村里种两年田……
孙秀秀痛苦面具:
“我这辈子没吃过这种苦。()?()”
这搞得她都有点后悔没去考大学了,当然,也只是稍微想一想。
多吃一年种地的苦,总比多吃几年学习的苦要划算。村里比学校更需要她,她愿意帮村里种粮食,种田光荣。
曲小梅:……
曲小梅提醒她:
“你也可以假装要复习考大学,少去田里少拿点工分。”
扶苏心说这不错啊。
可是孙秀秀想了想,还是拒绝了:
“不了吧,反正我现在也是跟着秦同志在搞试验田,其他地方的田地本来也只是农忙的时候去帮忙搭把手。”
村里对她已经很优待了,再偷懒就不合适了。
她这话一说,扶苏顿时觉得自己的思想觉悟也太差了。果然,像他这样的利己主义者,是当不了好人的。
反正换他是孙秀秀他肯定这么干。
扶苏没事人一样地告别了觉悟很高的善良女主,溜达回家去了。
回到家,李姻正笑吟吟地告诉大家:
“我考上
师范大学了。”
李姻的分数稍微弱了一点()?(),
本来可能上不了厦门最好的师范学校的。不过她是小学老师()?(),
而且教学成绩不错?()_[(.)]???♂?♂??()?(),
就被定为了表现好的民办教师()?(),
成功录取上了。
大家都挺为她高兴的,毕竟李姻一直很喜欢当老师。
但是扶苏突然想起来:
“大哥、阴嫚、高弟和弟妹都要去上大学了,家里就剩我和爹两个成年人,还有六个嗷嗷待哺的小崽子。”
唯一会做饭的李姻走了,稍微会烤点肉的扶胥也走了。
很好,以后吃饭将成为老大难。
扶苏愉快地决定了:
“以后每天都去村长家蹭饭!”
李姻:……
李姻觉得妇女主任应该不乐意给他们做饭,他们还是早点学会自己做饭比较现实。或者实在不行,就下馆子吧。
商蔓扒在墙头听到了这番对话。
商蔓就问他们:
“要来我家搭伙不?”
扶苏看了她一眼,想了想:
“你做饭好不好吃?”
商蔓翻了个白眼:
“不吃拉倒。”
扶苏:看来是一般般了。
但他们也没得选,总不能真天天去蹭饭吧。华阳做那对父子的饭就已经很有怨言了,再来一堆她肯定罢工不干。
扶苏就说:“蔬菜和主粮你来做。”
肉让妹妹去县城里带。
不对,妹妹要上大学去了,供销社的工作得找其他人接手。
扶苏下意识看向弟弟将闾,这是留在家里的小崽子中年纪最大的。
十四岁的将闾嘿嘿一笑:
“二哥,你看我干什么?我不行的,我不会做饭!”
扶苏:。
扶苏心道这家伙指望不上,算了。
等父亲下班回来,扶苏就问起工作怎么解决。不仅是供销社的工作,还有村里小学的工作。
供销社那个是可以卖掉的,小学这个估计卖不了。毕竟是村里的小学,学生也就那么几十个人,和城里的工作不是一码事。
不乐意下地的知青应该愿意要,但知青只怕也拿不出钱来买。何况村里这种工作岗位本来也是不参与买卖的,真卖了会有村民闹事。
毕竟当初李姻是靠村支书推荐当上的老师,不是凭本事考上的,也不是花钱买的。
秦政一锤定音:
“你妹妹那个工作卖了,卖的钱让她自己拿着当私房。”
女孩子要富养,免得被外头的男人随便花点小钱就骗了。
至于村里的这个。
秦政看向扶苏:
“你想接班吗?”
扶苏张口就要拒绝,张口前突然想起什么,就顿住了。
接班的话,虽然每天上课是麻烦了点,毕竟小学就那么几个老师,一门课的老师要教所有年级。
但是可以不用下地干活了。
试验田到底也是田,而且两位女主完全可以自己搞定试验田的事情。
之前需要他在田里()?(),
是因为村里不相信女知青的本事()?(),
得扶苏帮忙牵线。如今她们已经证明自己了?[(.)]???。?。??()?(),
也就不用扶苏继续跟着忙活了。
秦政也提点儿子:
“村里最近有些闲话。”
扶苏于是点头:
“那我接班()?(),
等我们要走的时候,让剩下有意向的知青和村里人考试竞选。”
两位女主要不是一个宣称爹娘咬死了要给她介绍城里对象,另一个非说自己在其他村有对象,村里嘴碎的估计早就认定她们和扶苏不清白了。
能拖一年多才传出风声,已是不易。
过完年,秦家四人结伴去了厦门。
大一学生很难申请到校外住宿,何况就算校外住宿,平时也一直待在学校里学习,孩子是没有时间照顾的。
所以桥松和南嘉只能继续留在家里,由扶苏和秦政代为抚养。
好在南嘉现在也已经快三岁了。
沙盒世界开启的时候,他已经断了奶。后续哪怕母亲不在身边,也没太大的影响,家中还有清婉也能帮忙照顾一二。
年后扶苏去学校任课,顺手把侄子和女儿一起拎了过去。
桥松快七岁了,不过之前还没开始上小学。他比妹妹大两岁,当时他要是六岁就去上学,舜华就没了玩伴。
桥松干脆说他要七岁多再上学。
村里对上小学的年龄规定不是很严格,早点晚点都可以,不像有些大城市抓得比较紧。
扶苏想着桥松整日在村子里闯祸,现在他哥去外地了,一但侄子闯祸肯定找他,于是决定扼杀小孩子闯祸的机会。
所以他把小孩拎去了学校。
桥松很是抗拒:
“我下半年才需要去上小学呢!”
扶苏不为所动:
“早半年过去打个基础也不影响,我给学校交了半年的学费,所以你现在可以跟我去上一年级了。”
桥松试图挣扎一下:
“那舜华呢?她才刚满五岁,不用这么早上学!”
扶苏微微一笑:
“你三婶之前去教书的时候,就可以把孩子带过去照顾。现在轮到我去教书了,自然也可以。”
五岁怎么了?五岁也能启蒙,跟着听一听,学不学得会都不要紧。
村里其他人很快听说了秦家的两个小孩提前去上学了,不过没当回事。一听就知道是为了叫扶苏帮忙盯着那俩孩子的,不是正经学习。
可是其他村里人没往心里去,蒙恬他们往心里去了。
蒙恬和弟弟商量:
“把蒙安和蒙英送去上学如何?”
蒙毅当即赞成:
“有扶苏盯着他们肯定没办法继续捣乱了。”
两个孩子虽然自己挺乖的,但只要和小伙伴凑到一起,乖巧稳重就不存在了。不知道他们怎么能那么闹腾,隔三差五就有人找上门来理论。
还是上学好,都关到学校去。
不多时,一年级就多了一堆交了半年学费的插班小孩,全是桥松的小伙